精准发力谱写扶贫新华章——庆阳市以“五个一”模式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综述

13.09.2015  07:46

  原标题:精准发力谱写扶贫新华章

  ——庆阳市以“五个一”模式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综述

  记者 先朝阳

  近期,庆阳市全体市级领导干部密集行动,赴外地衔接项目、招商引资,到生产一线和项目建设工地,督查进展、传导压力,通过现场办公,解决难题,抢抓项目建设“黄金季”,驱动扶贫攻坚的“快车轮”。

  各级领导干部坚持“5+2”“白+黑”的工作节奏,下县区乡镇、进村组农户,对扶贫政策一户一户看落实,对扶贫项目按照规划逐项抠进度,各项工作严格按照“精准”要求“精准”推进。

  在推进各项工作落实的过程中,庆阳市明确提出,要按照“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的要求,深怀感恩奋进之心,抱着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以扎根的作风,精准实施、高效推进,全面打赢老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

  创新机制推行“五个一”模式

  庆阳市266万人口中,农业人口比重超过86.2%。按照新标准,到去年底,全市尚有537个贫困村、11.5万贫困户、47.85万贫困人口。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

  围绕革命老区脱贫致富这一重大任务,庆阳市牢牢抓住省委、省政府“1236”扶贫攻坚和联村联户为民富民两大行动载体,坚持“扶真贫、真扶贫”,形成了围绕一条主线、弘扬一种精神、紧扣一个核心、遵循一个原则、建立一套机制的“五个一”精准扶贫工作模式。

  “围绕贫困群众持续增收这一主线,弘扬南梁精神这一老区宝贵的精神财富,出实招、务实功、求实效,确保不让一个群众在全面小康道路上掉队,这是我们实施精准扶贫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庆阳市委书记栾克军告诉记者,庆阳市将紧扣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个核心,做到六个精准是发力重点。

  具体来说,就是围绕“扶持标准”的问题,做到对象精准,对537个村、11.5万户、47.85万贫困人口精准建档立卡,达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县有档、市有数据库;

  围绕“扶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做到目标精准,紧盯2017年底基本消除绝对贫困,列出时间表、制定流程图,挂图作战、压茬推进;

  围绕“扶什么”的问题,做到内容精准,根据不同情况,瞄准最急需的事情、最薄弱的环节上项目、办实事、解难题;

  围绕“怎么扶”的问题,做到方式精准,实施以农村公路为牵引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以“农民五变”(农民变牧民、变果农、变菜农、变林农、变市民)为牵引的富民产业培育两大攻坚战,帮助贫困群众拔穷根、挪穷窝、改穷业;

  围绕“扶得怎么样”的问题,做到考评精准,把减贫人口数量、贫困群众增收、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等扶贫成效作为考核评价的核心依据,精准考核到乡到村到户,到每个驻村联户干部;

  围绕“谁来扶”的问题,做到保障精准,把扶贫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最大政治和责任担当,把最优的资源、最强的力量向扶贫一线倾斜,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实施攻坚突破。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庆阳市坚持遵循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的原则,对所有贫困村根据区位特点和基础条件,精准制定脱贫方案。针对不同贫困对象,把鳏寡孤独、残疾智障、丧失劳动能力的这一部分贫困人口,通过社会保障“养起来”;把缺资金、少技术的这一部分贫困人口,通过金融扶贫和技术培训“扶起来”;把常年在外务工人员的土地通过自愿流转入股的形式,使他们的收入“稳起来”。

  同时,建立驻村帮扶、脱贫激励、干部“逢提必下”的整套机制。在驻村帮扶上,给每个贫困村派驻一名大学生村官,培养一名农民大学生,组建一个由市县乡双联干部参加的驻村工作队,进行常年帮扶,不脱贫不脱钩。在激励机制上,对实现脱贫目标的县乡村,三年内扶持政策、资金投入保持不变;对率先实现整乡整县脱贫的党政主要负责人优先提拔重用。在干部选拔中,对新招录公务员全部安排到贫困乡村工作,让其“沾沾土”;对新提拔的科级干部全部下派贫困村挂职锻炼,让其“墩墩苗”;对拟提拔的副县级干部要求驻村工作一年,让其“补补课”,真正让机关干部和老百姓坐在同一个板凳上,说百姓话、想百姓事、解百姓难。

  栾克军表示,精准扶贫“五个一”模式,让每一个干部心中有责任、肩上有担子,工作有目标、干事有动力,成为助推全市精准扶贫工作的有力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