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拥抱互联网:政务上云端 服务接地气
中国兰州网12月14日消息 11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的通知》,指出要加快推进“互联网+公共服务”,运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强化部门协同联动,打破信息孤岛,推动信息互联互通、开放共享,提升公共服务整体效能。政务服务和“互联网+”,两者“加”在一起如何方便群众、提升效能?多地政府和互联网技术公司联手进行了探索实践。
新兴互联:
管理有了“云大脑”
在国内不少城市,互联网已深度介入城市管理。
杭州一些道路布点“智慧道路停车收费系统”,停车位上加装一个直径10厘米的小圆盘,泊车时,感应器能准确检测车辆进出信息,自动把数据传至后台系统。只要布点足够多,大数据就可以告诉司机城市中哪有停车空位。
深圳罗湖法院让市民通过微信上传所有立案所需文书的电子版,可以在线完成立案,获取民事、行政等案件的立案指导信息,查询案件进度,联系案件主审法官,预约查阅档案等。
武汉交警微信账号能帮用户查询路况信息、交通公告、车辆及驾驶证状态等信息,会主动提醒车辆年审、机动车检验到期,可以通过微信支付缴纳交通违章罚款。每天为武汉市民窗口缴罚节省共计22万多分钟,全年节省警力约300人。
腾讯公共战略研究部总经理司晓介绍,目前,腾讯与多省地方政府签署了“互联网+”战略框架合作协议,在广州、深圳、武汉、上海、佛山等城市上线了微信城市服务,1000余万市民受益,其中医院挂号、违章办理、港澳通行证再次签注、户政业务预约、长途汽车购票等服务使用频次最高,最受用户欢迎。
阿里云数据中国事业部总经理潘立维介绍,目前运行在阿里云平台上的政务应用超过1500个,涉及网上审批、交通、医疗、社保、城管、旅游、社区服务等多领域。如智能红绿灯,能根据交通流量控制红绿灯,最大程度减少拥堵;人脸识别技术能让摄像头不只是“眼睛”,还能对视频监控数据实时分析,对可疑人员、车辆自动锁定。
“‘互联网+’要能够连接一切。对政府来讲,就是连接起了民众与公共服务,使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居民。”司晓说。
数据整合:
让办事不再“跑断腿”
与分散的点状合作不同,“浙江政务服务网”背后的系统合作,则是“互联网+政务”的全面升级。
过去,几十个省级部门各自为政,数据互不相通。去年年初,浙江与中国电信、华数集团、阿里巴巴三家互联网服务商达成云计算合作,浙江省政府将整合的各部门数据“迁徙”到专用的数据中心。2014年6月,“云”上的浙江省政府数据完成首次整合,“浙江政务服务网”开通,省、市、县三级政府3000多个部门的所有审批事项都纳入政务服务网。目前,浙江多个地市实现企业登记注册的工商、税务、组织机构代码三证联办,创业开公司一次搞定,再也不用在三部门间来回跑腿。
从浙江的探索来看,在“互联网+”领域,政府可以依托云计算和大数据能力,将松散的政务应用进行整合和流程再造。除了浙江,阿里集团还与海南、天津等14个省市签署了全方位、立体化的战略合作,目前各地已陆续完成政务系统“上云”,后期阿里云将支持政府开展更多大数据应用及政务服务重构。
潘立维介绍,阿里云在“互联网+”政务领域的应用分三步走:一是“上云”,获得政务计算弹性资源与能力;二是政府机构间、政府企业间数据融合,针对政务治理的关键重点进行数据创新应用;三是政务服务系统逻辑重构,灵活支撑简政放权、放管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