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式”服务为困难群众兜底医疗保障
12月25日上午,兰州市政府在省人民医院举行了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启动仪式暨协议医院授牌仪式,标志着我市城乡居民医疗救助制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启动仪式上市民政局与37家医院签订了合作协议,并颁发了兰州市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协议医院牌匾。(《兰州日报》12月27日一版)
我国医疗保障体系是一个三级构成体系,首先是基本医疗保险,接下来是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和各类补充医疗保险,最后是医疗救助制度。其中,医疗救助发挥基本的底线保障,对困难群众的基本医疗权益进行保障,也就是说,医疗救助是处在我们国家整个医疗保障制度体系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兜底保障。设立医疗救助体系,主要针对患病的城乡低保对象、城市三无人员、农村五保对象以及其他特殊困难群众,主要是为了弥补低保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不足,解决城乡特殊群体医疗困境的有效措施。因此,医疗救助问题不仅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它作为社会救助制度的组成部分和医疗保障体系的最后屏障,以发挥“兜底”作用的最后安全网形态存在,对改善城乡贫困家庭的生活、推进医疗制度改革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承载着社会的底线公平。同时,城乡医疗救助还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是德政工程和惠民工程。
而兰州市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从2003年试点至今,经过不断完善和发展,已经实现了城乡统筹的医疗救助机制。通过政策的实施和政府的大力投入,目前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救助对象范围不断拓展,从城乡低保、五保对象逐步拓展到城乡低收入对象。而救助标准也不断得到提高,救助上限从最初的每人每年8000元提高到最高80000元,并取消了起付线,提高了封顶线和救助比例。救助的病种也从2012年的10种扩大到目前的52种。同时,救助内容不断丰富,实现了一般性疾病救助和重大疾病救助相结合、住院救助与门诊救助相结合、医后救助与医前救助相结合、参保参合救助和特殊病种救助相结合、医疗救助与临时救助相结合的“五位一体”的救助格局。
医疗救助体系的建立为群众看病、解决医疗负担方面发挥了明显作用。但是,这项工作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救助水平还不能完全满足困难群众的实际需求,二是制度衔接有待加强。例如,在取得巨大社会效益的同时,制度衔接方面的问题也在逐渐显现。例如申请救助需层层上报、层层审批;申请周期太长,经常是申请一次,需要等待数月,给困难群众获得医疗救助增加了不少负担和不必要的麻烦。为了进一步创新医疗救助工作机制,规范救助管理,简化救助程序,提高救助效益,解除困难群众有病怕无钱医治,住院怕负担不起的担忧,改变困难群众申请享受医疗救助程序多、时限长、需要先行垫付费用的状况,兰州市政府将建立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工作机制列为今年年初确定的重点工作目标。经过民政、财政、人社、卫生部门统筹配合,目前37家协议医院获得授牌参与,这标志着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工作机制已经在全市基本覆盖。
今后符合政策要求的困难群众看病,只需出示自己的身份证便能办妥治疗手续,“一站式”医疗救助服务,不仅大大方便了群众看病、治疗,而且不需要垫付医疗费用也从根本上缓解了看病贵难题,将国家的医疗救助政策化作了实实在在的惠民便民之举,最大限度地减轻困难群众医疗支出负担,保障困难群众基本医疗权益,切实提高了困难群众的保障水平,使城乡困难群众得以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