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积石山县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见闻

11.11.2015  13:13

  原标题:从贫困村迈向小康村

  积石山县关家川乡芦家庄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见闻

  “盼望了大半辈子的水泥路终于修好了!”站在家门口新修好的水泥路上,积石山县关家川乡芦家庄村村民刘和平高兴地说。如今,不仅路通了,饮水、住房、用电问题也都解决了,村里发生了让人兴奋不已的变化。

  芦家庄村地处关家川乡以东,距离县城22.7公里,由于历史、自然等因素,一直以来是积石山县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乡村之一。

  11月3日,记者来到积石山县关家川乡芦家庄村采访时发现,仅两年时间,这个十年九旱、年人均不足1747元、不通公路、不通自来水的贫困村,如今旧貌换新颜,已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那么,芦家庄村这样一个无资源、无企业、无增收产业的“三无村”,是如何实现翻天覆地的巨变呢?

  两年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积石山县调研扶贫开发工作时,曾深入该村开展入户调查,填写调查问卷,仔细询问村民收入支出、外出务工、上学看病等情况,详细了解扶贫项目到村入户的工作实效,面对面听取农民的诉求,听取农民、地方干部的意见和建议,了解扶贫项目的组织方式、实施效果,并与大家一起商量解决办法。

  汪洋副总理的这次入村到访,给芦家庄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注入了新的动力。经过县、乡两级党委政府和群众两年多的共同努力,芦家庄村变了,以前坑坑洼洼的土路,如今变成了整洁通畅的水泥路,村容村貌也干净整洁,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文明祥和的景象。

  进入村庄,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幅美丽和谐的新农村画卷:干净整洁的水泥硬化路直通各家各户,一幢幢漂亮的新房错落有致,矗立于树林俺映之中,宽敞漂亮的群众文化活动中心,新安装的形式各样的健身器材……村里处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村民们的脸上无不洋溢着喜悦之情。

  “一直以来,芦家庄村是全乡人居环境最差,干旱程度最高的一个村,村里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其它贫困地区的群众们一样,都是靠天吃饭,遇到风调雨顺的年头,日子就稍好一些。如今,对于芦家庄村来说,最大的幸运就是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最大的机遇就是赶上了新一轮扶贫开发的好政策。”采访中,随行的关家川乡党委书记张学云向记者述说。“两年前,村里都是土路,晴天时路上的土能把鞋面淹没,到了下雨天,村道就又成了泥泞路,穿着雨靴也没法走。村里的大部分房屋也是破旧不堪的土坯房,围墙也是用土砌成的,遇到大风大雨,有的房屋和围墙还有倒塌的危险。面对贫困的村容村貌,真是村民发愁、村干部着急”。芦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朱文玺边走边向记者介绍。

  “现在好了,一系列扶贫开发的好政策在我们村落地实施,全村都有了新变化。通过一事一议项目实施的户户通道路硬化项目,使全村29公里的村社道路得到了硬化。通过危旧房改造项目的实施,全村所有村民把自家的房屋新建的新建、翻新的翻新,村容村貌和以前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同时,通过劳务输送和实施畜牧产业扶持项目,解决了部分群众的就业难问题。现在,村里家家户户搞养殖,不仅拓宽了村民增收的渠道,而且更加坚定了致富的决心。”提起村里的变化,朱文玺显得很激动,感触很深。

  芦家庄村塘中社村民党焕昌是汪洋副总理当年在该村开展入户调查时的受访户。记者在塘中社采访时看到,如今,通过危旧房改造项目,他已在离原住房不远处盖起了二层小楼,房屋主体已经建好,正在进行收尾阶段。党焕昌的儿媳侯忠莲告诉记者,现在他们家的经济收入渠道比起前两年,已拓宽到种植花椒、外出搞劳务、发展养殖等方面,目前她们家通过发展养殖业,羊存栏已由过去的4只发展到了37只,再加上夫妻二人外出务工,一年下来的收入还是挺可观的。

  据张学云介绍,通过一系列扶贫重点项目的实施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深入开展,芦家庄村已由过去在全乡各项排名中的倒数第一,成为名列前三,2014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3521元。同时,通过扶贫项目的实施,村里的道路交通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增收致富的产业得到培育发展,全村近300户村民喜住新居,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得到极大提升,昔日的贫困村正逐步向小康村迈进。(记者 马健 马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