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特派员工作“民勤模式”的探索与发展

11.08.2021  11:51

  中国肉羊之乡、中国蜜瓜之乡、中国人参果之乡、中国茴香之乡……

  一张张闪亮的名片,无不展示科技助推民勤绿色农业发展取得丰硕成果。

  近年来,民勤县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有效发挥了科技特派员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有力助推了全县科技创新和乡村振兴事业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一个个科技特派员,犹如一颗颗科技火种,在沙海绿洲民勤渐成燎原之势。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农业生产方式也因为先进科技的传播而改变。

  服务农业:推动产业实现绿色变革

  “乡村振兴基础在村,村级发展关键在产业。”科技特派员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中,既要支撑产业,又要培养团队。

  8月9日,临近傍晚,民勤县苏武镇羊路村气温舒适,夕阳的光辉透过薄云洒在翠绿的菜叶上,滴灌喷头正在旋转中喷洒着水分。苏武现代农业产业园供港喷灌蔬菜基地的田埂里,几十名工人将成熟的叶菜采摘分类至包装箱内,经过过磅、冷库预冷后,全程冷链运输直供粤港澳大湾区。

  作为2019年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的核心区之一,第三批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民勤县苏武供港蔬菜基地年产菜心、芥蓝、上海青、香菜等绿叶类蔬菜,西兰花、菜花、娃娃菜、紫甘蓝等根茎类蔬菜3万吨,产值达1.2亿元。

  这不仅仅是广大农民的杰作,还融进长年深入农村的科技特派员们的心血和汗水,他们将科技的廿露洒向千家万户,使曾今增长缓慢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在近几年大幅度提高,农民戏称自己家住进了“活财神”。

  科技特派员高艳红,在民勤县苏武镇进行专业技术服务工作,包抓苏武现代农业产业园技术指导、测土配方施肥和耕地质量提升、田间试验等业务工作。多年来,高艳红潜心农业科研、躬身田间试验,脚踏实地、痴心育菜,通过一系列组合拳,让羊路村群众掌握脱贫致富的“看家本领”、用知识“武装头脑”,打造了一个可造血、可持续的产业业态。

  “扶产业,更要让发展可持续。”为了把技术真正留在农村,高艳红采取入户指导、集中培训、现场示范等方式,培养农技“土专家”“二传手”上千人。“‘土专家’‘二传手’既是拉近农民与科技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当地群众学习、应用新技术的好榜样,有了一个‘明白人’,就会有更多的‘明白人’。”  高艳红说,以农民期盼的技术作为科研方向,让晦涩难懂的科技术语“听得懂、传得开、立得住”,这是科技特派员的初心使命。

  输入技术很重要,留住技术更关键。在特派工作实践中,民勤县广大科技特派员发挥就近、方便、典型示范作用,推进科学技术直接到户、到人、到田,以农教农,就近快捷地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培育和造就了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力助推产业实现绿色变革。

  据悉,  2020年以来民勤县近千名科技特派员共培育科技示范户154个,科技示范村38个,培养农民技术员250多人,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农业产业链的科技服务体系,构建了一支稳定服务“三农”的科技人才队伍。

  乡村振兴:因地制宜厚植农业优势

  科技特派员,核心是科技,关键是“特派”。“特派”二字,既突出了科技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也凸显了政府在农村科技工作中的积极作为。初秋时节,民勤县收成镇兴盛村蜜瓜产业园内,成片的连体拱棚在阳光下泛着银色涟漪,棚内瓜藤粗壮,叶片墨绿,花朵竞相开放,果实青翠欲滴,一派欣欣向荣。

  “现在是蜜瓜迅速膨大的时候,需要追一次肥,然后到碗口大的时候,再追一次肥。”  特技特派员、民勤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干部多峰一边指导村民整枝抹叉、打顶摘心,一边讲授拱棚甜瓜栽培技术。

  收成镇兴盛村作为民勤县晚熟蜜瓜核心产区,经过多年的创新发展,已经形成了以露地栽培为主,温室栽培为辅的种植格局。但是,如何在乡村振兴战略机遇期,有效利用科技成果,“开荒拓土”,为品牌农业加把“火”,促进蜜瓜产业再升级。

  特技特派员多峰,“特事特办”,发挥专业技术特长,精准对接,聚焦群众的种植需求,外学先进、内学榜样,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探索新型种植模式,“藏粮于技”,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成老百姓种植“法宝”,指导农户利用大棚内套小拱棚加地膜设施,提高早春土壤温度、湿度,实现提早定植、提早上市、延长秋后生长期,为农户赢得最大利润空间。

  “我认为,科研不是发表几篇文章、搞出几个成果,而是要解决生产一线的实际问题,壮大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多峰告诉记者,科技特派员的一个重要作用是扶智,为农户带来农业现代技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同时,激发农户致富的内生动力。

  因地制宜厚植农业优势,在民勤县像多峰这样致力于传统农业提档升级,助力乡村振兴、筑梦全面小康的科技特派员有很多。他们上联市场,下联农户,带着信息、带着技术,满怀热忱的投入到农户的生产实践中,“出手”指导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应用,不仅让农户们刮目相看,更点燃了村民们致富奔小康的希望。

  据了解,收成镇兴盛村连体拱棚立架式种植模式的亩产量是大田种植的四倍以上,生产出的蜜瓜品质好、瓜皮薄、肉脆嫩、糖度高、口感好,两茬亩均产量达8000公斤,亩均收入预计可达3万元以上。

  机制创新:聚焦重点攻关技术难题

  俗话说,无农不稳,无科技则农不兴。

  如何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推动“农业大县”迈向“农业强县”,让科技助力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在科技兴农这条路上,民勤县广大科技特员用行动这样作答。

  8月10日,记者在甘肃省民勤县红旗谷现代农业产业园看到,蔬菜的生长所需的土壤被营养液和有机质取代,平常菜市常见的油麦菜、生菜、西兰花等蔬菜就像人们住楼一样,住在了一层层阶梯式、盆架式布置栽培的管道“高楼”上,鲜嫩欲滴,色泽诱人。

  利用合成管道、盆景花架栽培技术种“高楼”蔬菜,向空中要面积,将菜园立体化,这是科技特技特派员李晶,针对西北干旱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进行分析研究后,建议红旗谷现代农业产业园采用“设施+营养液”的方式打造的民勤县首个立体水培蔬菜基地。

  “立体式无土栽培时尚美观,操作简单,周期短、见效快,可智能补水补肥,15天就可成熟采收,一年可以收获17季。”李晶介绍,基地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和作物的生产潜力,同一时间内,在单位面积上获得更多的农产品,对西北干旱区节水农业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在解锁“农业多贡献”的“智慧”密码的同时,李晶积极参与红旗谷现代农业示范园产业规划、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等工作。目前,园区现已建成温室果蔬区、拱棚蔬菜区、百果采摘园、农事体验区、大学生创业示范区和水培科技展示馆等六大功能区,集农业生产、农事体验、休闲娱乐、观光旅游为一体,示范引领全县现代农业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民勤县科技特派员作为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乡村振兴发展的一支技术力量,积极发挥专业和技术资源优势,为创新发展“农业+”实现产业融合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他们积极探索符合区域特点和地方特色的绿色发展模式,在“粮丰”工程实施过程中推广转化科研成果,催生了韭黄“戴帽子”、蜜瓜“坐凳子”等一批新技术、新模式,促进了农产品生产能力和品质的大幅提升。

  “科技特派员把知识带到哪里,哪里的百姓就富了。”  民勤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芳介绍说,民勤县的科技特派员制度很有生命力,经过多年的坚守和笃行,民勤县科技特派员工作不断深化,由单一农业技术服务向宽领域、全要素和全产业链综合性服务方向转变,有力助推全县经济转型升级,带来了兴农富民的“希望之光”。

  如今,在民勤农村到处都有科技特派员穿梭农林、躬耕乡野的身影,他们在希望的田野上挥洒汗水,讲述了一个个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生动故事。据统计,自2002年开始到目前为止,民勤县共选派科技特派员2129人,组建科技特派员技术服务团25个,其中2021年选派科技特派员129名,组建科技特派员技术服务团13个,实现全县科技特派员服务全覆盖。

  通讯员  马爱彬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