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靖远科技局推荐新技术成笑话 农户黄瓜减产超九成
中国兰州网2月12日消息 近几个月,对于大部分靖远县北湾镇的黄瓜种植户来说,可谓是好事连连。大棚黄瓜的丰收和一直在高位维持的黄瓜收购价格,让村民们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有许多村民笑谈:“这是老天爷给咱们老百姓发年终奖呢!”但是这份喜悦中并不包括北湾镇的种植大户王三林。自从去年11月在北湾地区率先引进由靖远县科技局牵头推广的“生物有机肥立体配方施肥绿色栽培技术”以来,王三林的心就没有落过地。从最初的信心满满,到后来的担心,再到如今减产超过90%的事实,王三林不但承受了巨额的损失,还几乎成了当地的一个笑话。
“官方推荐的新技术怎么会导致如此严重的减产呢?”“这其中是不是有其他原因?”近日,本报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事件:种植户用新科技遇“滑铁卢”
2014年9月,靖远县科技局在对“生物有机肥立体配方施肥绿色栽培技术”这种新型农业技术向北湾地区进行推广时,当地镇政府第一时间推荐了北湾镇的蔬菜种植大户王三林,而王三林也一眼就被这种可以不使用传统农家肥的新技术所打动,从学习到参观,再到11月份的播种,王三林和科技局度过了3个月的蜜月期,而王三林的种植区也摇身一变成了“生物有机肥立体配方施肥绿色栽培技术金山标准示范园”。
2月10日上午,记者来到了位于北湾镇金山村王三林的种植园区,在园区门口,一张标有“生物有机肥立体配方施肥绿色栽培技术金山标准示范园”的大型宣传牌竖立在路边,根据上面宣传标语显示,该新技术在不增加投入、不增加劳动强度、不增加管理难度的前提下,采用生物有机系列肥“基肥+喷肥+追肥”立体配方施肥绿色栽培技术,从源头上减少和杜绝农产品“农残”,保证食品安全。
随后,记者来到王三林种植园区的1号和2号日光温室大棚,然而大棚鲜亮的外表并不能掩饰里面的惨淡。记者发现,该黄瓜秧苗的秆径相较传统黄瓜的要细,而且部分黄瓜叶子已经出现了枯黄迹象。提起这一茬黄瓜,有着23年种菜经验的工作人员王权基颇感惋惜,他说:“我种了这么多年蔬菜大棚,可是从来没有见过有一茬蔬菜能长成这样的。”随后,王权基向记者详细介绍了此次黄瓜的种植情况。
王权基介绍,2014年11月,王三林引进了这批新技术后,他们便按照新技术要求流程,进行了栽苗,单这些苗子相对于传统方法种植的长势较为缓慢,秆径太细。直到去年12月初,这些苗子才长到1米多,还不见结瓜。进入采摘季后,这茬黄瓜的产量更让王权基失望,按照今年其他传统大棚的种植情况来看,3天采摘一次,可以收获1300斤到1600斤。然而,他种植的黄瓜,七八天才能采摘一次,长一米的标准棚产量只有600斤左右,其中还有大量的黄瓜外形畸形,无法出售。王权基估计,如果王三林的1号棚按照传统方法种植,仅这个冬季就能收获8万斤左右黄瓜,但在采用了新型技术之后,到目前为止采摘了一个多月,还不到2000斤,而且随着后面长势越来越弱,产量还会进一步下降。随后,记者又走访了其余的大棚发现,在这些种植黄瓜的大棚中,1号棚的情况还是相对较好的,还有个别大棚的产量甚至还要低于1号棚。
根据今年的黄瓜收购市场行情,王权基认为王三林的损失最起码在70万元左右,而王三林则认为,如果拿黄瓜收购价格最高峰的时候来算的话,他的毛利损失最起码在百万元以上。为了挽回损失,目前,王三林已经将其中部分大棚改种了西红柿,所用方法也转换为传统方法,但即使如此,由于已经错过最佳播种时节,王三林究竟能通过此举挽回多少损失还是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