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让张掖公路更有魅力
一块镀锌铁皮制成的泄水槽,就能解决积水侵蚀桥梁的大问题;一排精挑细钻的窟窿眼,就能避免板梁内部的水腐蚀……如今,在张掖公路人眼中,科技创新,不仅代表着“高大上”,也体现着“小而精”。
近年来,张掖公路管理局秉持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在平安、智能、绿色、文化、品质公路建设中,大力实施科技兴路战略,把技术引入、研究应用和创新作为公路养护的重要任务,在路面养护、桥涵养护、节能减排、信息管理、小改小革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成果,养护作业科技含量、技术实力、机械总量明显增强,资源配置更趋合理,养护理念、管理模式、作业方式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同时,张掖公路局在管养的1025公里公路上,始终坚持“根据季节重点养、突出干线精心养、水毁路段突击养、区别病害科学养、待建路段不失养”的原则,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变被动养护为主动养护。如今,以预防性养护为主、矫正性养护为辅的科学养护方式已趋成熟,千里公路正焕发出别样新姿。
创新技术,养护效益更显著
张掖特殊的气候特征,使得水损害成为路面早期破损的致命因素。为预防和对抗大面积水损害,张掖公路局在高速公路养护中重点推广应用微表处技术,在普通干线公路养护中重点推广应用同步碎石封层技术。2014年,该局又引入开普封层技术,它结合了同步碎石封层和微表处的优点,在提高路面整体抗滑性能和平整度的同时,可全面封水,缓解基层病害对面层的影响,能有效保护路面。“十二五”期间,该局共实施微表处451.6万平方米、改性乳化沥青同步碎石封层92.9万平方米、开普封层45.7万平方米。一系列科学管养措施,使路面病害大量减少,路况质量明显改善,管养的千里公路已连续两年无翻浆。
与此同时,张掖公路局将预防性养护理念推广到桥梁养护中,粘贴碳纤维布、桥面增铺开普封层、铰缝注浆、裂缝注胶等技术应用在G30高速张掖境内的215座桥梁养护上,成效显著。
循环利用,养护方式更环保
科技创新也为公路植入了“绿色”基因。该局积极推动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能、高效率”为特征的绿色公路建设,加强了路面材料循环利用。该局自主生产的冷补沥青混合料在油路修补中得到全面应用,彻底解决了冬季坑槽难以修补的问题。绿色环保的全深式水泥就地冷再生技术也先后在国道312、227线重铺工程中得以运用。
小改小革,创新因子更活跃
随着创新求变理念的深入人心,路肩割草机、路面吹扫机、高速公路液压校正机、压缩热空气烤枪、公路养护作业区安全预警系统、车机设备管理系统等来自基层一线“能人巧匠”的一大批“接地气”的技术创新成果,相继出现并应用在养护一线。这些被广泛运用于养护生产中的机械以及新技术、新工艺,有的获得了国家专利证书,有的在全省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评选中斩获奖项。荣誉的背后,蕴藏着像梁荣、赵开银一样爱钻研、肯“鼓捣”的“土专家”们的专注与执着。
制度保障,创新氛围更浓郁
要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离不开科技的阳光、人才的土壤、投入的活水和鼓励创新的新鲜空气。为了给科技创新工作保驾护航,张掖公路局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技术创新的办法,涵盖了科研攻关、成果转化、项目扶植、专利申请和成就奖励等层面。2015年末,在该局举办的“十二五”科技工作总结交流推广会上,该局对8项优秀科技成果、3家科技先进单位、21名先进科技工作者及数篇优秀科研论文作者予以奖励。
传承培养,人才梯队更合理
行业创新离不开成熟经验的传承和人才梯队的建设。近日,该局养护职工都收到了一套囊括了14项公路养护常用工艺的“口袋书”,该局技术科科员夏琰说:“这套丛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总结了诸多养护技术工艺的流程和标准,能帮助养护人员提高业务水平。”该局不断鼓励技术人员结合自身岗位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并把具有发展潜力的技术人员送出去进行学习培训,改善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更新专业知识,还经常邀请行业内的专家学者前来“传经送宝”。
实践无终点,创新无止境。去年以来,该局创新信息化管理,在重要路段设置视频监控,为巡查车装设GPS可视系统,在公路沿线设置了LED情报板……诸多现代元素融入公路养护管理细节,公众出行更加安全、便捷、高效,张掖公路事业越来越有“科技范”。
(牛天飞 钟晓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