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胜春朝
家乡榆中的秋天有一种蓬勃向上的美。
田野里,人们利用边角地、闲散地种植的高粱,红彤彤的,像一团团火在燃烧。整块的谷子,沉甸甸、金灿灿的。今年秋季雨水多,双垄沟里的玉米仍然充满活力,一片墨绿,玉米的秆儿粗壮挺直,玉米棒儿肥壮硕大,多数还是“双胞胎”。看着这些庄稼,真是让人高兴。人在田野里行走,就像在画中游览一样,让人赏心悦目。果园里,红彤彤的红元帅,黄橙橙的黄元帅,金黄的香水梨,黄里透红的长把梨,小巧玲珑、颜色赤褐的吊蛋儿,各有各的姿势,把果园装扮得妖娆多姿。谁见了这般秋色都会发出赞叹: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太美了,美得实在!
家乡土地少,人均只有一亩地,人们珍爱土地、珍惜粮食,尽管一亩小麦只有七八百斤的产量,而一个青壮年在外打工一天所挣的工资就能买一百多斤小麦,但是,到了秋播季节,在外打工的人们还是会放下手中的活,回家抢时令运送农家肥、耕地、耱地、播种。家乡的土地肥沃,适宜冬小麦生长,立冬前四十天左右是播种的最佳时节,这个时节,从早到晚,乡间的水泥路上、田野里,三马子、四轮子、微耕机,马达隆隆,一派繁忙的景象。
过了中秋节,高粱、谷子、糜子、大豆(榆中话叫黄豆)、玉米、洋芋、甜菜、胡萝卜、绿萝卜、冬萝卜、莲花菜、大白菜等秋粮秋菜相继成熟。种完冬小麦,青壮年趁天气凉爽继续外出打工挣钱,留守的妇女、老人开始紧张的秋收。“乡村十月无闲人”,就连中小学生、在县城或兰州上班的职工,也利用国庆长假投身于掰玉米棒、挖洋芋、摘果子、收蔬菜的劳动,帮助家里人秋收。田野里、菜园里、果园里,欢声笑语,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我欣赏杜牧“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的赞美,我也赞叹刘禹锡“我言秋日胜春朝”(《秋词》)的感悟,因为,秋天是多彩的、富饶的、生机勃勃的、充满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