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省民政厅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推进简政放权

22.07.2015  09:44

 

本报通讯员  南志雕

 

      近年来,省民政厅秉持为民服务、高效服务、便民服务宗旨,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坚持不揽权、不刁难、不推诿,促进了民政为民服务事业发展,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和认同。

      不揽权,该下放的下放,该取消的取消

      民政工作共有30多个类别120多项具体业务,涉及行政许可事项11项。

      假肢和矫形器(辅助器具)生产装配企业资格认定审批事项设立多年来,我省除省假肢矫形康复中心外,没有许可设立过一家,这样的审批权早就应当下放或取消了。为此,省民政厅审慎论证研究,经请示省政府同意及时将假肢和矫形器(辅助器具)生产装配企业资格认定下放到市州民政部门审批。对多年来未开展过的2项非行政审批事项全部予以取消。将非公募基金会和异地商会的设立、变更和注销登记下放到了市州和县级民政部门,实行省市县三级属地管理。对县级民政部门受理审核后逐级上报省厅审批的经营性公墓设立许可,根据省厅不直接面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受理的实际,报请省政府调整为政府内部审批事项。目前,省民政厅审批事项减少为7项,其中许可4项,备案事项3项。

      省民政厅在开展“三张清单一张网”清理中,共清理出行政职权76项,其中许可4项、行政处罚21项、行政确认7项、行政强制5项、其他行政职权39项。按照“加快推进执法内容和执法力量向市县下移,省级政府部门的执法队伍,除食品药品、环境保护和知识产权监管外,都要逐步实现执法权下移和执法力量下沉,实现属地管理”的要求, 省民政厅计划将养老机构监管和殡葬设施监管方面的8项行政处罚权、2项行政强制权下放市县民政局实行属地管理。

      不刁难,该简化的简化,该压缩的压缩

      老百姓办事最怕的是办事人员无故刁难,跑冤枉路。为此,省民政厅将所有许可事项进驻省政府政务服务中心民政窗口集中受理,实行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和一站式服务。重新梳理简化了办事流程图,不断降低审批准入门槛,将县级非公募基金会注册资金下线从200万元降到100万元;将县级公益类社团和民办非企业单位注册资金下线从过去的3万元降到1000元、县级公益类社团会员人数底限降到20人等。要求窗口人员一次性告知办事人所需材料,明确承诺办结时限。民政厅将社会组织登记、老年人优待证办理、网上报考社会工作师资格、假肢和矫形器生产装配企业资格认定、伤残等级评定、涉外收养登记、涉外婚姻登记等社会服务性事项办结时限在法定办结时限基础上压缩30%以上。最近,省民政厅进一步压缩民政窗口所有事项审批时间,简化审批流程,将审核环节的时限由原来的9个工作日压缩为5个工作日、办结环节的时限由原来的4个工作日压缩为3个工作日,承诺办结期限由原来的35个工作日压缩到了30个工作日。

      有担当,该监管的监管,该承接的承接好

      下放职权不等于甩手不管,更不意味着对责任的推卸。对下放了的审批职权,省民政厅及时下发文件通知各市州民政局做好衔接,指导各地及时承接好下放的审批事项,确保群众办事没有空档。同时,加强监督指导,深入了解掌握各地对下放事项办理情况,指导各地做到承接得住、办得了事。在此过程中,省民政厅探索建立健全了岗位负责制、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AB岗位制、一次性告知制、离岗告示制、失职追究制等八项制度,确保有人办事、高效办事。

      最近,根据省政府要求,省民政厅又完成了57项便民服务事项在省政府政务服务网上的录入、审核和发布,进一步拓宽了省民政厅为民服务的公开、透明、高效和便捷,使简政放权真正惠及普通老百姓。

                                                                          (刊于《甘肃日报》2015年7月22日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