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会城市扩大教育资源路在何方

13.02.2015  10:31

——兰州市“破题”之举打通“瓶颈”力促教育发展 

2015年2月6日,兰州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召开,从市长袁占亭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读到一组令人振奋的数字:2014年,兰州市综合经济实力持续提升。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913.5亿元,增长10.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10.7亿元,增长2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4.9亿元,增长12.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2.33亿元,增长22.36%。进出口总额占全省的52.7%。12项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市州的排名均有前移,8项排在前3位。

兰州市这艘巨轮,正以令陇原震撼的速度全力加速前进。在促其强劲发展的“发动机”里,教育无疑是强力引擎之一。近年来,兰州市坚持狠抓教育教学绩效,对小学、初中进行全面综合评价,引导学校从单纯追求生源质量转向对所有学生的重视,以科学有效的教育评价促进了教学绩效的大幅提升。同时,围绕“转变教学方式,实施有效教学”的目标,以探索和构建具有本土特色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着力点,全力打造了一批在文化建设、课堂教学、学生管理、教师培训等方面有创新、有特色的学校。高考绩效也是连续几年不断提升,得到社会的高度认可和好评。兰州市高考前百名学生人数占全省前百名学生人数的一半,600分以上的学生人数占全省人数的三分之一左右,高分段人数连续六年位居全省之首。

面对这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兰州市教育局局长何泳忠却笑不起来。让何泳忠及许多有识之士忧虑的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作为省会城市的兰州市教育资源不足问题日趋突出,已严重影响到兰州市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记者从兰州市教育局有关部室了解到,目前,兰州市城市四区流动人口子女已达到14.4万人,仅城关区就有5.52万人,造成学校大班额不断增加。据统计,目前,兰州市小学大班额占72.2%,初中大班额占42%,小学班额达标率27.8%,初中班额达标率58%。

多种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发生。在兰州市主城区愈发靓丽的同时,学校建设却严重滞后于城市开发,住宅区配建中小学幼儿园的政策落实的不到位,造成不配建、配建的不规范、建了又不交的现象。据初步统计:近10年来,兰州市城区新建住宅小区195个,配建幼儿园和学校105个,其中,93所幼儿园,8所小学,九年制学校3所,独立初中1所,只交了4所。近10年来,兰州市在旧城区改造中,撤销中小学29所,其中城关区达24所。随着城市的越发高大,周边的学校却被挤占为可怜的“天井学校”,安全隐患增大。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占比达兰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含教学点)47.9%、百人以下学校402所的兰州市农村,生源却日益萎缩,由于办学规模过小,造成学校某些课程设置流于形式,办学成本高而效益差。

面对经年累积的“沉疴”,兰州市没有等待、观望,而是展开了积极行动。按照省委常委、兰州市委书记虞海燕“着力破解城区教育资源不足、择校热和大班额的教育难题”的讲话精神及市长袁占亭“挖掘城区教育资源”的要求,兰州市有关领导带领规划、建设、教育等相关部门对城关区扩大教育资源情况进行了系列专题调研。兰州市对《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相关内容进行整理研究,使扩充教育资源的有关要求有了充分的文件依据,同时,根据新形势,对职业教育等内容做了相应的调整。针对城区基础教育资源短缺,按照“发展性思维、全省性战略、统筹性考虑、整体性解决”的思路,兰州市教育局组织5个专题小组,对城郊四区外来人口就学数量、大班额、城市四区住宅小区配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编制短缺、教师职称工资兑现落实、职业教育体制理顺和资源整合等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摸底。在摸清基本情况,对数据进行认真细致分析的基础上,形成扩大兰州教育资源和办好做强兰州职业教育的报告,专门向市主要领导进行了专题汇报。根据有关领导及兰州市政府常务会议的要求,兰州市就“一意见两方案”先后分别召开多层次座谈会进行研讨。

兰州市对扩大教育资源和办好做强兰州职业教育的报告进行补充完善,细化工作,在明确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责任单位的基础上,草拟形成了《关于扩大教育资源促进教育优质发展的意见》《兰州市扩大教育资源和调整结构布局工作方案》《兰州市整合职教资源加快出城入园工作方案》三个文本。

2015年1月22日,无疑是兰州市教育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的日子。这一天,中共兰州市委市政府以兰发2号文件形式印发了《关于扩大教育资源促进优质发展的意见》,《意见》后附有《扩大教育资源和调整结构布局工作方案》《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加快出城入园工作方案》。

这是一个‘含金量’非常高、指导今后三至五年兰州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解决兰州市城区教育资源不足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对促进兰州市教育公平,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和改善民生将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抑制不住喜悦的何泳忠激动地给记者说。

品读着尚散发着墨香的“一意见两方案”,随着何泳忠深入细致的阐述,一幅兰州市突破“瓶颈”、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画卷渐次展开……

一意见两方案”的总体目标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实现扩大教育资源和优化教育结构为总目标,以“基础教育在老城区增量提质、职业教育向新区聚集发展、高等教育向东部新城延伸拓展”为总导向,以住宅区配建移交学校为突破口,以主城区原有的职业学校整合出城入园和东部科技新城开发建设为契机,调整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师待遇,加大教育投入,强化督查问责,按照“不求所有、只求所用”的原则,坚持以义务教育为主,合理布局,适度控规,积极推进教育资源整合扩大工作,努力把全市基础教育做多做优,职业教育做大做强。

其主要任务是:落实住宅区学校配建补建移交工作;实施主城区周边寄宿制高中规划建设工作;实施四区义务教育学校和幼儿园规划建设工作;实施棚户区改造、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租房和工业园区学校建设工作;实施职业学校出城入园工作;实施一体化集团化办学工作;实施解决主城区教师编制和新建学校编制工作;落实教师激励和交流政策工作。

总的战略思想是建调并举。采取的具体战术是:在主城区学校选址布局规划,新建一批;落实住宅小区配建学校政策,配建一批;实施城区学校扩容增量,扩建一批;启动新一轮中学结构布局调整,优化一批;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一体化办学,带动一批;推进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提升一批;加快职业教育“出城入园”整合工作,腾挪置换一批。

几个关键词是“扩增”“整合”“提升”……

兰州市将把全市中高职学校从老城区搬迁到兰州新区,主城区职业学校“出城入园”后腾出空间,作为扩充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的空间,并与住宅区、商业区、办公区紧密结合,实现基础教育就近入学。在老城区外围、周边五坪地区、榆中和平地区和东部科技新城新建一批寄宿制优质普通高中,通过“名校建分校”管理模式,将普通高中教育资源向主城区外围和周边坪台地区拓展,减缓中心城区的入学压力。在建成寄宿制高中的基础上,进一步实行初高中分离办学,逐步将主城区的完全中学举办成独立高中、独立初中或九年一贯制学校。在主城区新建的住宅区一律严格按照有关规定配建学校,已经建成住宅区没有配建学校的要补建,配建学校未移交当地政府的必须按照规定时间移交当地政府统筹管理,扩大义务教育资源。主城区现有学校受平面难以拓展的限制,将采取合理加高楼层和向地下拓展空间的方式,向上向下发展,以此来扩大空间增加办学资源。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和教育配置等方面倾斜支持农村教育发展,精心实施“农村三办提质”工程,大力办好县城教育园区,全力办好乡镇寄宿制学校,加快农村教育资源优化与办学水平提高。

兰州市将重新核定市县区教师编制,逐步解决主城区教师编制紧缺问题。按照“随建随批、及时到位”的原则,及时核定新建学校编制,解决新建学校建制、教师编制、人员补充等问题,确保新学校正常开学运行。实施教师编制动态管理,合理调整城乡学校教师编制结构,及时互补余缺,逐步解决城市化后教师编制城乡布局不合理问题。将全面落实教师激励和交流政策,全面兑现教师职称工资,对全市517名已评上高级职称但未兑现岗位的教师,按“地方性岗位”政策,兑现职称工资。按教师年均工资的15%比例核定教师绩效增量(包括10%班主任工作考核绩效增量、5%教育教学工作考核绩效增量),解决学校班主任绩效、管理人员绩效、教学质量考核等问题。实施高层次教育人才奖励制度,发放名优特人才津贴,金城名校长每月1000元,金城名教师每月800元,金城名班主任每月600元,特级教师每月1000元,鼓励高层次教育人才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兰州市将加大城乡教师互动交流力度,城乡学校之间每年要有不低于10%的教师交流任教,一体化办学学校之间每年交流任教教师比例不低于起始年级教师的15%。实行交流教师补贴制度,城市学校教师到农村交流任教的,每人每月补助1000元,农村教师到城市学校交流顶岗任教的,每人每月补助800元。

为让“一意见两方案”的美好愿景变为现实,兰州市要求有关部门要结合各自的工作主体和分解承担工作的主体责任,制定落实“一意见两方案”的实施方案,明确路线图和时间表,切实解决工作落实中存在的瓶颈问题。要建立政府领导负责、相关部门协同推进“一意见两方案”实施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基础教育的责任主体,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落实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确保“一意见两方案”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完成。教育督导部门要定期对县区政府落实教育投入政策和辖区内学校的办学条件、教师水平、教学规范和教育质量进行监测和分析,并实行督导公报制度,及时通报督导评估结果。市有关部门要把推进教育发展作为考核县区领导干部和有关部门工作的重要指标,列入县区政府领导班子年度考核指标体系。

在教育资源布局量的扩张上,以具体化、形象化的形式拟定时间表、任务数,在教育经费的投入上,在落实法定增长的要求上有了硬性指标,在落实教师待遇,激发教师活力上体现以人为本,在启动落实住宅区配建中小学幼儿园工作等方面,特别是兰州市委市政府以兰发2号文件下发兰州教育发展,这些在兰州教育发展史上尚属首次。

何泳忠用难以言表的兴奋表达着对兰州市教育事业发展的展望,我们也坚信,兰州市教育一定会迎来一个灿烂辉煌的明天。

信息来源:甘肃日报      侯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