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区深入推进“1236”扶贫攻坚纪实

10.10.2014  15:39

   中国甘肃网10月10日讯  据白银新闻网报道十月的白银,天高云淡。漫步白银区乡间村落,一股文明新风扑面而来,只见温室里挂满枝头的西红柿、小黄瓜竞相争艳,视线里阡陌纵横的乡间道路,幢幢规划合理的安居工程,文化广场上欢快的舞姿。这些景象记录着白银区人民不畏艰难,探索、创新、发展,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贫困,迈向幸福的进程。明晰的工作思路,恰似一幅美丽的建设蓝图,逐步呈现在广大干部群众面前。至此,“1236”扶贫攻坚犹如一缕和谐的春风在白银区大地悄然掀起。

  近年来,白银区认真贯彻落实省“1236”扶贫攻坚行动精神,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全面发展”的工作思路,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区经济工作重点,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移民搬迁、整村推进、“两后生”培训、产业化扶贫和科技扶贫工作力度,积极创新工作机制,全区扶贫工作呈现出由“点”变“片”的良好发展态势。

  移民搬迁幸福起航

  把干旱山区群众搬迁到城里来,让百姓过上幸福生活,是白银区委、区政府坚定的信念。

  走进武川新村小区,绿树环绕,鸟儿啾鸣,小区广场上,妇女们扭着欢快的秧歌。武川乡崖渠村村民张进义说,搬到这里以后比以前好多了,他和老伴开了个小餐厅,四个孩子都在城里打工,生活挺惬意的。“现在配套公共基础设施齐全,自来水、小区绿化都是扶贫资金支持建设的,老百姓真正进城发展了。”白银区武川乡武川新村社区党支部书记陈其珍告诉记者,自2006年以来,武川新村一期至四期住宅楼依次建成,1422户6400人实现了整体搬迁。目前,正在建设的第五期15栋住宅楼2015年交工,可以让1130户4600人实现搬迁。

  “武川新村社区第五期工程建成后,武川乡有80%的人口将实现易地搬迁。”武川乡乡长周晓琳说,为了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利用靠近白银城区的优势,通过全乡整体易地搬迁,进城务工实现整体脱贫。记者了解到,武川乡的村民进城以后,大部分村民通过跑出租、跑货运、搞餐饮、开商铺等方式实现了进城就业,保证百姓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在政府的引导下,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了土地流转,利用扶贫资金,村民的旱砂地种起了枣林,水浇地种起了青贮玉米,引进建设了红枣饮料加工厂和奶牛养殖场。

  同样,作为白银区贫困乡镇的强湾乡,也是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经济发展滞后。为改变这一现状,强湾乡按照白银区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要求和“两年打基础、五年成格局、十年一体化”的总体思路,建设移民安居工程。白银区强湾新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李斌峰说,移民安居工程让村民进城务工有了自己的家,在城里发展的后劲和信心更足了。小区配套建设了活动室、卫生室、幼儿园、小学。进城后,小区环境整洁,村民的素质也提升了。目前,一、二期已有1248户4300人搬迁入住,三期在8月份发放了钥匙,四期建设正在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后,可安置移民1802户5406人,占强湾乡总人口的56%。

  强湾乡川口村村民李小丽告诉记者,搬到城里来以后,交通方便了,用的都是自来水,她还开了个小超市,家里人打工挣钱,劳累一天回来也有个舒适的家。

  在做好小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扶贫部门还加强对入住农户的劳务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目前,小区居民在道路运输、家政服务、建筑装修、旧货交易等行业务工,实现了吃的农村供,花的城里找,“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模式。

  产业调整旨在“造血”

  扶贫先扶智,脱贫靠产业。

  白银区加大产业化扶贫力度,依托白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立足区域比较优势,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区有规模、乡有基地、村有特色、户有专业的产业新格局。截至目前,园区共完成土地流转1100亩,建成新型半地下式自动化日光温室115座并投入使用;完成以红富士为主的特色林果建设面积1000亩,铺设滴灌面积1000亩;栽植各种花卉60亩;完成以甘草为主的中药材种植面积1200亩;完成大坪北部荒山生态绿化2000亩;完成大坪公路东西两侧共计1200米葫芦棚架长廊建设;完成多媒体培训室、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及化验室建设,建成蔬菜清洗包装车间及保鲜库各1座,新建蔬菜工厂化育苗生产线一条;建成区域自动化气象站一座;新修园区景观路2.6公里,铺设道板砖8000平方米,整理核心区田间道路810米;新建田埂田坎50.46km,完成渠道衬砌93.79km,机耕路69.81km。规划建设了采用北新房屋有限公司新材料、新工艺钢骨结构,新建的占地1317.05平方米的农研中心,今年8月投入运行。建成了1200平方米的高科技智能化农艺园,展示立体栽培、管道栽培、蔬菜小屋等栽培模式,为青少年提供学习农业科普知识的场所。实施循环经济项目,两座温室安装示范应用太阳能主动蓄热循环系统;建成10座温室棚面集雨池120立方米,集雨槽800米;建成尾菜处理池11座330立方米,尾菜堆肥50立方米;建成玻璃钢沼气池4座。安排茄子再生及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辣椒再生及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黄瓜、番茄、西瓜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等20个项目,同时继续与省农科院、甘农大等科研院所在项目申报、新技术新品种试验示范等方面开展产学研合作。

  白银区扎实开展“33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即在沿黄灌区和交通沿线构建以精品蔬菜、优质瓜果为主的设施农业带;在干旱半干旱山区构建以旱砂地枣林、马铃薯为主的旱作农业带;扶持发展龙头企业,构建以种植、养殖、加工相结合的循环农业带。培育壮大蔬菜、果品和草畜三大优势产业。重点构建农技推广服务、农业设施装备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和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等五大支撑体系。

  白银区武川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李金霞告诉记者,从2007年开始,武川乡利用扶贫资金开始建设旱砂田枣林基地,经过这几年的发展面积已达1万多亩。挂果面积0.3万亩,年产红枣30万斤,年产值75万元。同时,该区扶贫办配套实施了武川乡旱砂田枣林滴灌工程,共铺压旱砂田枣林滴灌面积1200亩。该区武川乡崖渠村贫困户30户养羊,引进良种羊100只,在武川乡引进推广胡麻新品种100亩,辐射带动1000亩;在武川乡各村累计种植优质马铃薯200亩。“对于武川乡的百姓而言,现在种枣比以前种小麦玉米收入翻了好几倍,而且节省劳动力……”李金霞兴致勃勃地给记者讲述着产业结构调整为当地百姓“调”出的“造血”动脉。

  为了扶持龙头企业,近年来,白银区重点对白银鑫昊工贸有限公司四龙车路沟奶牛养殖场、白银市华都养殖有限公司、白银晋江源食品有限公司、白银六合养殖有限公司、白银靖康养殖有限公司、白银晴宏养殖有限公司、白银泰和奶牛养殖有限公司和白银晖育养殖有限公司8家龙头企业进行了贷款贴息扶持。截至目前项目已完成,共拉动银行贷款4000万元,辐射带动农户养殖奶牛600头、肉牛150头、生猪5600头,累计增加农民收入1100多万元。

  夯实基础意在铺路

  消除贫困,增收致富,加快发展,是老百姓最大的愿望。在大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白银区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加大水利、道路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力度,全面解决群众灌溉和行路难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县乡公路,延伸乡村道路,实施自然村通达工程,大力推进村组道路建设,消除断头路。截至目前,在水川镇白茨滩村、四龙镇四龙村、王岘镇三合村和强湾乡川口村硬化村社道路3.3公里,在武川乡独山村砂化村组道路3公里。

  在水利方面,该区抓好以大中型水利工程为主的农田水利建设,抢抓国家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资的重大机遇,完成沿黄灌区、工农渠、引大入武等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和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完善小型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加强城乡防洪体系建设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目前已经实施了6个小水工程。一是渠道衬砌项目:在水川镇五柳村、金锋村、张庄村,武川乡红岘村衬砌渠道8.3公里;在大川渡村建泵房1座,更新机电设备1台套,配电柜1个,铺设管道400米;在水川镇大坪槐湾建5000立方米塘坝1座。二是白银区大坪现代农业园区蔬菜林果基地节水工程:铺压管道34公里,滴灌管20公里,安装储水罐400个、水泵100台,建分水井28座,安装滴头5.5万个。三是强湾移民小区人饮工程:在强湾移民小区安装供水管道2公里,修建供水井22个,安装闸阀80个。

  “这可是我们多少年来做梦也不敢去想的工程,现在都已投入使用浇了四、五次地了,想起前些年夜里浇地时常会有因山体滑坡受伤的危险,现在别说白天,夜里都不用那么操心了……”强湾乡白崖子村六十岁的曾海胜滔滔不绝的讲述着小水工程给他们带来的方便。该村的村主任魏晋武告诉记者,以前每到春天全村人都去清理渠道,一到浇地的时候,渠道必须十米一个村民守着,以防山体滑坡阻止水流,多少年来,无论刮风下雨,白天夜晚,老百姓真是受了罪了。

  由于这项百年大计的工程让老百姓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在建设时老百姓自愿的充当义务工。这项工程的建成使用,对当地老百姓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不仅结束了他们浇地的艰辛日子,更让周边的农田收入倍增。

  整村推进告别贫困

  “我们村以前基础设施差,经济发展水平落后,自整村推进项目实施以来,改造危房,修建村道,养殖、种植、运输都有贴息贷款,互助协会也成立了,我们村成了名副其实的美丽村……”,如今的强湾村,真的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强湾乡强湾村的强科明激动地向记者叙述着扶贫项目带给村子的变化。

  白银区坚持把整村推进作为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的重要举措,紧紧围绕贫困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民生问题,突出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和发展增收产业,加快群众脱贫步伐。截至目前,武川乡武川村整村推进项目,计划衬砌渠道5公里,已完成3公里。硬化村组道路2.6公里,栽植优质枣林200亩,改建泵房1座,在建扶贫互助社1个。强湾乡强湾村整村推进项目衬砌渠道2公里,改善灌溉面积500亩;硬化村社道路7.3公里;栽植优质核桃500亩;改造贫困户危旧房280户;农业实用技术培训200人次。全面完成武川乡红岘村整村推进项目衬砌渠道7公里,改善灌溉面积1800亩;种植高原夏菜500亩;栽植旱砂田枣林1500亩、嫁接更换1000亩;铺设旱砂田枣林节水滴溉1000亩;整理开发土地1500亩;砂化村社道路6公里;新建文化卫生培训设施1处;完成农业实用技术培训400人(次)。

  白银区扶贫办扎实有效开展“四联四帮、为民富民”行动,2014年,为崖渠村争取帮扶项目资金41万元,衬砌渠道2公里,新增灌溉面积500亩;新品种引进100亩,示范带动1000亩;扶持30户贫困户养羊,引进良种羊100只。在村上举办培训班1期,培训农民150人,给贫困户送物资价值5000元。

  该区大力开展劳动力培训输转工作,以白银市职专和甘肃“两后生”培训集团成员单位为劳务输转培训基地,全力抓好“两后生”培训工作,加强劳务技能输转培训,探索订单培训输转的路子,不断提高贫困地区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和本事,真正发挥培训工作的扶贫作用,提高贫困群众的造血功能。2013年培训“两后生”150人;培训乡村干部、扶贫专干和农业技术员1500人。在五乡镇举办农业科技培训班12期,完成乡村干部、农民技术员、帮扶干部和扶贫系统干部科技培训1500人(次);在白银市职专、白银市工业学校、白银市靖远师范和白银市电大培训“两后生”劳动力技能输转人员250人。

  一件件包含真情的实事,犹如初升的太阳,温暖着百姓的心田,给这片苏醒的土地注入了新的生机,白银区农民沐浴着“1236”扶贫攻坚的阳光雨露,同步步入小康,走向美好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