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助力,陇南土蜂养殖实现产业化
电商助力,陇南土蜂养殖实现产业化
记者 王芳
蚕吐丝,蜂酿蜜,人们都把土蜂养殖称作“甜蜜产业”。
如今,陇南土蜂蜜已经成为了城里人和外地人眼中的“宝贝”,小小的土蜂,给农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据统计,全市拥有蜜源植物多达百余种,尤其在每年的4月至8月,多种蜜源如槐花、油菜花等,花期衔接紧,持续时间长,良好的自然环境,为我市土蜂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目前全市土蜂存量上万箱,年产土蜂蜜上百吨。
土蜂蜜由产品变商品
“以前,村里的土蜂蜜大多都是自产自用。”甘肃省康源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岳小平说,产了蜂蜜,却卖不出去,是土蜂养殖产业发展面临的最大瓶颈。
目前我市土蜂主要以农户散养为主,大型蜂业公司数量较少,而专业的蜂农合作社数量也很有限,这就造成了大多数养殖户只能自产自用,土蜂蜜没有人收,仅凭零售,收益自然不理想。
“要想发展土蜂产业,就得改变固有模式。我们公司的运作模式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带动成县二郎乡周边的村子发展土蜂养殖。”岳小平说,公司主要负责销售,把市场风险全部承担下来,让广大养殖农户没有后顾之忧,技术服务、蜂箱等全部由公司免费提供。
“蜂蜜销量很好,基本上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在这些养蜂户中,最好的一年可以收入6—7万元,最少的也有1—2万元的收入。”岳小平告诉记者,目前,他已向二郎乡的各个村,包括草滩村等周边村镇的农户免费发放了3200多个蜂箱,带动了200多户群众,年产蜂蜜达20吨。
而文县范坝乡银厂村村民高星隆,用良吉养蜂专业合作社免费发放的蜂箱,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获得了良好的收益。
“今年,合作社给我免费发放了70个蜂箱,还帮我销售产出的蜂蜜,不到一年,就卖了3万多元,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高星隆说。
如今,越来越多的土蜂蜜,已从过去的自用产品,发展到销往全国的商品。
土蜂养殖由副业变产业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注重纯天然绿色食品的保健养生,土蜂蜜以其口味独特、富含多种微量元素等天然优势,在市场上占领了一席之地,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市场价格也在不断攀升。因此全市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引导村民发展土蜂养殖,取得了丰硕成果。
成县二郎乡严河村的贺满仓,今年已将放在房子后面树林中和岩嵌里的40多箱土蜂产的蜜,全部售出。
“今年刮了400多公斤蜂蜜,卖了两万多块钱。”贺满仓高兴地说,现在严河村满仓土蜂养殖合作社已有社员26户,养蜂280多箱,明年一开春分箱之后,最少也能增加到600多箱。
“现在土蜂蜜的市场这么好,我相信通过带动全村发展土蜂养殖,一定能够加速全村脱贫致富的步伐。”贺满仓说。
据了解,为了扶持山区农户发展土蜂养殖,把土蜂养殖引向产业化、规范化,各个县区纷纷成立了土蜂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邀请懂技术会管理的蜂农对养蜂户进行实际操作讲解,传授关键技术,使他们增长科学饲养及科学管理知识。
而全市旅游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土蜂蜜销售量的不断增加,如今,土蜂养殖已逐步成为全市山区农户增收致富的新产业之一。
土蜂蜜销售由“路销”变“网销”
“电商为我家的土蜂蜜销售帮了大忙。”贺满仓说,现在全村的土蜂蜜都是由乡干部统一拿到网上销售,根本不愁卖不出去。
“严河村的蜂蜜,在网上反响很不错,基本上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二郎乡政府工作人员吴斌告诉记者,现在严河村的蜂农,只要把收好的蜂蜜交给他,所有的包装、销售都由他承担。
“我们的客户全国各地的都有,回头客也很多。”
在陇南,像贺满仓一样通过电子商务实现增收的农户数不胜数。
文县范坝良吉养蜂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高培研为了更好地把土蜂蜜销售出去,选择了电商这条路径并与青川电商海伶山珍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伙伴。
“从今年8月份开始收购,至目前我们已统一收购蜂蜜2.3653万斤,售出9056斤,收益100多万元。”高培研说,“双十一”当天,就收入了17万元。
随着全市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各县区立足实际,鼓励引导大学生村官、电商企业创建销售平台,拓宽销售渠道,使农民走向了脱贫致富的“快车道”。
从现在的势头来看,在以电子商务这一新兴销售模式以及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土蜂养殖及其销售即将迎来发展的又一个“春天”,这一飞速发展的“甜蜜产业”无疑会为越来越多的农户创造更大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