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态省到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再到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福建先行先试奋楫勇进
编者按
6月27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等,并要求福建等试验区要突出改革创新,聚焦重点难点问题,在体制机制创新上下功夫,为其他地区探索改革的路子。福建省多年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立足生态省建设,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向纵深推进,聚焦问题,探索创新,为推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中国环境报记者郭薇 阮贞江 见习记者曾咏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意味着必须超越和扬弃传统的发展模式。思想认识该如何提高,改革创新该如何深入,具体工作该如何落实,福建省以坚持不懈的努力探索着答案,让绿色成为发展最亮的底色。
清新福建凝聚起绿色发展的强大动力
这里的河水清可照人。12条主要河流整体水质为优,Ⅰ类~Ⅲ类水质比例为9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近30个百分点,县级以上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为98.2%。
这里的空气清新醉人。23个城市空气质量均达到或优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优良天数比例平均为99.5%,所有设区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3.5个百分点,厦门、福州分别位居2015年全国74个主要城市“气质”最佳第二、六名。
这里的群山青翠动人。森林覆盖率高达65.95%,连续37年全国第一,“全国最绿”的桂冠令人引以为傲。全省连续10年造林面积超过200万亩,森林覆盖率从2001年的60.5%提升到目前的65.95%。
自21世纪初提出生态省建设战略构想,到2014年被国家批准为全国第一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福建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生态资源是福建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是福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生态文明建设也应当是福建最花力气的建设”已成为全省人民的共识,全省上下凝心聚力,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传承接力,先行先试。
于是,有了长汀县的“生态治水”。2015年关停影响全县生态的小水电站,其中首批12座,占全县总量10%,2018年将完成全部50座小水电退出。在汀江两岸逐步建起自然保护与生态休闲观光区、生态宜居城市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稀土工业与工贸发展区、省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区、水土保持与生态文明示范区以及生态保护、生态种植与现代农业示范区等几大功能区。多年前的山秃、水浊、田瘦、人穷已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数千亩山野上,银杏树亭亭玉立,与清溪横翠、屋舍俨然的村落交相辉映。林下经济、观光农业、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的兴起,使长汀县2012年~2015年GDP年均增长达11.1%,其中农民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2.8%、11.5%。
于是,有了漳州的田园都市。这座拥有近1300年历史的古城,围绕“林语堂故居”、“宋代古城”、“土楼”等文化遗产,立足荔枝海、天宝香蕉园、水仙花基地等名花名果产业,突出原生态、低成本、大众化特色,建设“田园都市、生态之城”,既保存了原有的植被、地貌,保留了原始的树林和原生态景观,也可以让农民照样种植作物,而且投资少、见效快。漳州在中心城区周边规划建设22处、面积100平方公里的城市郊野公园,使之成为一个巨大的生态控制系统,形成“园在城中、城在园中、园城一体、城园交融”的独特风貌,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同时,通过加快生态建设,倒逼工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生态建设不仅不会成为经济发展的负担,反而成为绿色发展的重要引擎。
这就是福建,美丽而又清新,全国首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改善民生的坚实基础,成为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成为绿色发展的强大动力。
深化思想认识敢于先行先试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取决于对中央战略决策和部署的思想认识高度。“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执政理念上的一个重大创新,是一项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对福建来说,就是要在生态省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领域,进一步深化内涵,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快形成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有利于实现永续发展的观念理念、体制机制和生产生活方式。”福建省委书记尤权如是说。
好的生态环境既买不来也借不到。福建优美的生态环境是大自然的恩赐,更是全省上下长期以来共同维护的成果,同时也是福建发展的优势资源。
“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不是我们的追求;殷实小康但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同样不是我们的目标。”尤权告诉记者。人民群众希望安居、乐业、增收,也希望山清、水秀、天蓝,满足这样的诉求和愿望,就必须把“百姓富”和“生态美”有机结合起来。“只有推动绿色发展,才能共享绿色福利。”尤权的话掷地有声。
困难横亘。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空间已经很小、难度加大。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的福建,工业快速重型化特征凸显,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任务繁重,保持流域优质水比例难度加大,保持大气优良天数难度加大,全省自然生态系统总体尚较脆弱。2008年的卫星遥感测算显示,全省水土流失面积超过1800万亩,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0%,虽然下了很大力气,但尚未根治;水利设施调蓄功能和森林植被防护功能不足;群众的生态文明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既要加快发展,又要加强保护,出路在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而这正是福建在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中必须重点探索破解之道的难题。
改革攻坚。聚焦突出问题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刚性约束,成为福建改革创新的首要之举。2006年4月,福建省政府下发《关于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进生态省建设;2010年6月,福建省人大常委会颁布《关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建设生态省成为全省人民的共同意志;2011年9月,福建省政府下发《福建生态省建设“十二五”规划》,确保生态省建设持续深入推进;2015年12月,出台《福建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着力从体制机制层面解决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2016年4月,出台《福建省“十三五”生态省专项规划》,提出要推动形成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打造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好的美丽福建。“以巩固拓展生态环境优势为主线,以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为导向,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做到‘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福建省长于伟国对牢牢守住生态保护红线、深化生态文明建设态度坚决。
在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福建一次又一次先行先试,一次又一次破冰领航。
率先在全国成立以省委书记为组长、省长为常务副组长的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并以省委省政府的名义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若干意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和组织保障。
率先在全国建立党政领导生态目标责任制,将市长环保目标责任书升格为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由省委书记、省长与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党政“一把手”签订。今年全省两会期间,福建省委书记、省长分别和福建省9个设区市的市委书记、市长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签署了《2016年度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
率先在全国出台环保目标责任书考核指标。2014年起,福建在全国率先对全省34个限制开发区域县(市)的地区生产总值考核,改为实行农业优先和生态保护优先的绩效考评方式;2015年,提高环保在地方官员绩效考核的比重,由原来的2%提升到10%;2016年,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台《2016年度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考核指标》,这是继福建省在全国率先建立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的基础上,配套出台的考核指标办法,唯GDP的政绩考核成为历史。
率先在全国建立季度督查通报制度,建立每季度环保督查会制度,把各设区市突出环境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纳入省政府季度经济分析会3项主要议程之一,进行通报督查、跟踪督办。
率先在全国出台环保督察实施方案。福建省委办公厅、福建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福建省环境保护督察实施方案(试行)》,走在全国前列。
率先在全国出台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制定“十三五”水质目标清单,编制各设区市水污染防治工作目标责任书。
一系列先行先试之举,探索了道路,积累了经验,凝聚了力量,使福建省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和建设走在了前列。
聚焦突出问题全力开展攻坚
顶层设计要靠实践辨得失,政策制度要靠落实见成效。在加强制度创新的同时,福建聚焦突出问题,全力开展攻坚。
调整产业结构。地处闽北山区的南平,经济总量虽然多年靠后,仍坚守生态底线,近三年没有新批一个矿产开发项目,没有新上一个重化工项目,先后对100多个不符合绿色发展定位的项目叫“停”喊“不”,与此同时,利用生态优势发展旅游养生、生物医药、文化创意等特色产业,南平地方级财政收入增幅连续四年居全省前三,绩效考评连续三年居全省前列,2015年GDP增速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加快转型升级。安溪县从2009年起关停700多家石材厂,在全省第一个实现石材全行业退出,虽然每年损失税收过亿元,却为茶产业做强做大开拓了空间,也吸引一批世界顶尖的食品和高科技企业入驻。
解决突出问题。把清澈的内河还给市民。福州市从2011年起,将内河整治作为市委、市政府重大民生工程,投资67.2亿元,第一批整治75条内河,奋战4年,终于有了阶段性成果。建成截污管网90公里,改造沿河旧屋居150万平方米,新建沿河带状公园逾200万平方米,形成滨河绿道84公里,重现了“白马三郎”“一字救万民”等民俗文化。
加强督查问责。2013年6月,环保约谈机制启动。短短两周内,福建省减排联席会议办公室逐一约谈了9个设区市政府、53个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以及31个重点企业、18个省级工业园区管委会的主要负责人。2014年3月,因减排任务未完成,闽清县、莆田荔城区、福鼎市和厦门水务集团被环保部门亮“红牌”,实行环评限批“一票否决”,所有相关建设项目不得上马。
在统筹协调发展与保护的这场持久战中,福建省既肯“出血”,把更多的财政资金用于生态建设,也敢“割肉”,对落后的老项目下决心关停淘汰或改造升级。“十二五”期间,福建省GDP年均增长10.7%、财政收入翻番的同时,COD(化学需氧量)等主要污染物排放实现“五年连降”,全面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减排硬任务,万元GDP排放强度仅为全国一半。作为全国首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福建,交出一份绿色的靓丽答卷。
“我们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生态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认识环境保护工作的新变化新挑战,进一步增强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更加重视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真正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省委书记尤权的一席话,表明了福建省坚持绿色发展、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的坚定决心。
新时代需要新理念,新理念推动新实践。绿水青山是民生幸福的靠山。从“生态省”到“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满怀全新“生态福建”梦想的3700万福建人民,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