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教育缺失造就“带百双袜求学”奇闻
原标题: 生存教育缺失造就“带百双袜求学”奇闻
“心理医生吗?我是大一新生,开学前咋总想买袜子,各式各样的,总觉得不够,现在足有上百双。请问,我是得了心理疾病吗?”新学期伊始,来自高校新生的各种心理咨询中,这条稚气十足的咨询信息,引起了沈阳市精卫中心心理专家刘长辉的留意。(9月2日《沈阳晚报》)
大学新生带近百双袜子求学,恐怕是闻所未闻的奇事。原因是自己不会洗袜子。去年的一则新闻仍然历历在目。因为大学生不愿意洗衣服,纷纷把衣服通过快递邮回家,让爸爸妈妈来洗。虽带动了快递产业,但也突显出当代学生是如何的与生活相脱离,有意无意的展露出素质教育的温度仍然只有知识的温度,而少了能够独立生存的温度。
刚刚在不久,新闻媒体曝光了三名女大学遭遇伤害之事。两死一被性虐待的惨痛教训足够沉重,充分暴露出一些学生在社会交往和安全防范方面的知识缺失,除了扼腕叹息之外,更期待能够早日唤醒一些学生乃至教育工作者的危机感。
早在1993年我国就逐步推行了素质教育,有关方面总是在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各地在推进素质教育方面似乎也乐意尝试各种探索。但往往会陷入教教学生们跳舞、绘画、乐器演奏等才艺表演上,放在减轻课业负担上,而走上了一条只会高端表演而非生活化的歧路上来。有一个寓言故事或许正是这样的素质教育的生动写照:有一位哲学家和一个船夫在小船上,哲学家问船夫,“你懂得历史吗?”船夫回答说:“不懂”。哲学家给予批评说:“那你已经失去了一半的生命了!”接着又问:“你研究数学吗?”船夫回答:“没有!”哲学家又批评道:“那你就失去一半以上的生命了!”话刚说完:一阵狂风巨浪把船打翻,两人落入水中,船夫对哲学家大叫:“你会游泳吗?”哲学家说:“不会!”船夫无限同情地道:“你现在就要失去整个生命了!”
笔者认为,素质教育理论也许很繁杂,但根本点只需归结为9个字:人文明的生存和发展。其主体是人,目的是生存和发展,渠道或者方式就是以文明的方式,而非野蛮做法来求得生存与发展。当教育不能教会他的学生如何生存,或者即便是教会他的学生生存,但却是通过潜规则的方式来实现,那么这样的教育就很难谈得上素质教育。
面对带百双袜子求学的现实,有的教师这样自我宽慰:“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体制制约,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升入大学前缺乏生活能力是普遍现象,这些学生可能不会做家务,不知道独自生活的艰辛,但我们对他们要宽容、理解,而不能一棒子打死。”也许是我们的家长和学校在生存技能方面太过于宽容了,对于分数和名次太过于苛刻了,才促成了带百双袜子求学新生的出现。
昨天是全国中小学开学的第一天,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了《开学第一课》,内容比较丰富,既强调孝,又突出礼,还主讲了爱,但在如何教育孩子如何生存方面用笔却颇少,只有“保护好自己”这样一句寥寥一语。如何生存,如何防范“坏人”,自己受伤了,如何自救,等等,恐怕还真得从素质教育这块“处女地”上多开荒了。
素质教育不是一个筐,不能认为素质教育能够包揽一切,解决学生一切之问题。但最起码的是,素质教育应该成为教会学生以文明的方式生存和发展的技能。只有如此,才能减少甚至杜绝带着百双袜子求学的现状。
文/张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