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陇南市善打扶贫攻坚“硬仗”

13.07.2014  23:55

  陇南:打一场扶贫攻坚“硬仗”

  具有“陇上江南”之美称的陇南市,打破全市经济发展陈旧模式,通过扶贫攻坚、产业结构调整、电子商务建设等步骤,推进全市经济平稳向前发展。

  改革进入深水区,面对全市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陇南市把改革发展战略调整到农民增收、增产这个主题上来。通过攻坚克难、易地搬迁和调整产业结构等扶贫攻坚措施,全市贫困山区种植业、养殖业快速发展,通过电子商务全市覆盖,为农民进行农产品销售架通了信息高速通道,为全市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请上来讲”与“走下去学”

  7月1日,记者一行穿过莽莽群山,进入陇南地带,山间到处绿意焕发。

  陇南所辖“八县一区”,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受境内沟壑纵横、梁峁密布、植被茂密等地理环境限制,很多农民增收缓慢。如今,这里成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

  为了及时准确了解贫困山区群众生活现状,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立足产业转型发展的实际,陇南市充分调研、集思广益,提出了“433”发展战略,即: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扬长避短,后发赶超,在扶贫开发、生态文明、产业培育、城乡一体等方面快速推进,在基础设施、改善民生、社会治理等方面着力夯实,在电子商务、金融支撑、非公经济等方面集中突破,全面深化改革,加强党的建设,把陇南建成甘肃向南开放的桥头堡、甘陕川接合部重要的交通枢纽联结地、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和全国扶贫开发示范区,努力建设幸福美好新陇南。

  今年 以来 ,陇 南市 围绕“433”发展战略,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抓主抓重,强化措施,千方百计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预计上半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13.3亿元,增长9.2%;固定资产投资234亿元,增长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5亿元,增长10.0%以上;大口径财政收入23.6亿元,增长19.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8亿元,增长3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6亿元,增长13%;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119元,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51元,增长13%。

  群众路线是促进各项工作稳步发展的动力。陇南市3134个农村(社区)、934所学校、230所医院、264户非公企业和150个社会组织全部参加教育实践活动。39名市级领导干部建立63个联系点和753名县级领导干部建立1635个联系点,采取了集体集中学与个人分散学相结合的方式,将“请上来讲”与“走下去学”相结合,专家辅导学与交流研讨学相结合,典型引导学与警示教育学相结合,增强了学习的时效性。

  与此同时,陇南市积极开展网络问政,运用互联网开办政务微博,走“网上群众路线”,拓宽了征求意见的渠道和范围,市县乡累计征求到意见建议33300多条,梳理出涉及“四风”方面的意见23600多条。同时,针对这些问题即知即改,严肃执纪,查处了一批违反纪律的人和事。

  按照中央和省委有关要求,市县机关及直属单位正在扎实有序开展查摆问题、交心谈心等工作,乡镇、村(社区)等基层组织按照压茬推进的原则,深入开展学习教育、征求意见工作。

  扶贫攻坚与重建家园

  扶贫攻坚,是陇南历届政府必须面对的攻坚难题。

  记者在成州民用机场等重大项目建设工地看到,工人们挥汗如雨,正在为加快项目建设而赶工期。据介绍,今年陇南还要开建渭武高速公路、武九高速和天平铁路南延线等项目,全市国、省干线和县乡公路改造提升全面推进。

  近年来,陇南市以九个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为突破,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市区和八县县城改造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计划实施各类水利项目32项,总投资9.6亿元;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48个,解决农村48953户24万人、61所学校4.1万师生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共签约招商引资合同项目45个,签约资金128.6亿元,到位资金76.5亿元,同比增长96%,项目开工率76%。

  去年,陇南市发生了10次特大暴洪灾害和“7·22”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30多亿元。在全力抢险救灾、组织开展生产自救和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生产生活的同时,编制上报了灾后重建实施方案,计划实施灾后重建项目491项,总投资27亿元,各项灾后重建工作正在积极推进。

  在加快项目建设的基础上,陇南市坚持把开展双联行动作为最有效的载体,组织双联单位和全市上下把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作为最重要的任务,紧盯全市25个特困片区、80个特困乡、822个特困村,深入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以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发展能力提升、易地扶贫搬迁、公共服务保障和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整合资源,创新机制,通过扎实有效的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全市扶贫开发进程。

  记者采访获悉,今年,陇南市第一批计划安排特困片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9亿元,占省上下达第一批财政专项扶贫计划总指标2.1亿元的91%,安排部门配套项目资金4.9亿元,与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比例达到了1:3.11;106个整村推进项目已全面启动实施,形象进度达到35%以上。与此同时,把生态文明新农村作为夯实农村基础、加快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来抓,已累计建成934个,今年,启动建设210个。陇南市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彻底改变贫困群众生活条件的治本之策,2004年以来全市共投资9亿元,建设易地搬迁安置点146个,搬迁安置群众12159户55325人。

  2013年,陇南市编制完成了总投资40.9亿元的《2013-2017年县级易地扶贫搬迁实施规划》,今年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10件民生实事之一,出台了《易地扶贫搬迁资源整合工作方案》,计划搬迁群众4165户1.8万人,总投资4.5亿元。截至目前,43个安置点已建成2个(文县中寨镇梨树坝村,宕昌县临江乡菜江头骆驼下村),在建17个,完成投资0.4亿元,占总投资的9%;未开工的24个安置点中,10个正在做规划设计、土地平整和道路通畅工作,7个待迁入区土地夏收结束后开工建设,7个正在积极协调建设用地,将于8月底前全部开工建设。

  为了尽快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全市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载体,今年,谋划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1119个、总投资1846亿元,计划完成投资582亿元。截至5月底,新开工385个,开工率53.3%,在建项目732个,完成投资150.6亿元,同比增长18.2%。

  电子商务与农业增效

  为了解决全市优质农产品销售难等问题,陇南市全市开通了电子商务平台,成为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推进扶贫攻坚的重要步骤,全市农民实现了网络快速销售的梦想。

  通过成立市电子商务协会,组团赴东部地区考察农产品电子商务工作,聘请专家顾问,举办农产品电子商务论坛、阿里巴巴国内农村电商讲习所培训班等措施,支持和鼓励大学生村官、村干部、能人大户、产业协会等积极开办网店,在全市办成了多处商务产业园,力争创建全省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市,到2016年把陇南打造成西部地区领先的市级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核心聚集区,努力实现“891”目标(即全市经常性应用电子商务的中小企业达到80%以上,网络零售额达到社会消费品总额的9%以上,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突破10亿元)。

  截至6月中旬,全市已累计培训电子商务人员1.2万人,开办网店4006家,新办和加盟网购平台26个,通过电子商务实现销售总额0.8亿元,线上销售产品种类由最初的核桃扩大到橄榄油、食用菌、山野菜、花椒、中药材、苗木等20多类近80个规格的特色产品,新增就业4000多人。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全市开设政务微博2690个,发布信息17570多条,新浪官方微博“陇南发布”被新浪公司评为2014年第一季度地级市“十大政务机构微博”,排全国最有影响力的政务微博第八位。

  在做好电子商务销售网络建设的同时,陇南市加大农业生产力度,今年完成春播粮食作物124.8万亩,新植中药材23.4万亩,新发展蔬菜面积0.9万亩,新植苹果面积1.7万亩,新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点和产地准出示范点10个。加快核桃、花椒、油橄榄等12个市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重点开展以核桃高接换优和病虫害防治为主的经济林综合管理,提升农业特色产业质量效益。

  陇南市为全国核桃重点产区之一,9县区都适宜生长,栽植乡镇占乡镇总数的92%,受益群众180万人,发展规模已位居全国第二。为了提高核桃产量和质量,对全市现有7000万株核桃中约有3700多万株嫁接改良。截至5月底,全市161个乡镇1233个村开展嫁接,参加干部2.4万人,技术骨干5367名,“传帮带”农民技术员10436名,完成嫁接485.9万株,超额完成了任务。从抽查的情况看,成活率在90%以上。

  今天的陇南,焕发出勃勃生机。通过全市干部职工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真真切切解决了困难群众的难心事;通过产业帮扶、异地搬迁和调整产业结构等扶贫攻坚措施,全市经济实现了由传统模式向新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陇南再出发,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群众空前团结,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奋勇前进。(白杨 王云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