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大会交流发言摘登
机关转作风干部受锻炼
省直机关工委
省直机关工委联系了康乐县2个村,又是康乐县双联行动省直组长单位。三年来,我们坚决贯彻省委部署,推进双联行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严格落实制度,确保干部“下得去”。统一安排,每年年初把每个干部下乡的时间落实到人,集中食宿、集中管理;每年分10个批次组织干部进村入户,驻村小组都建立工作台账,形成民情调研报告,每个干部建立民情日志,详细记载工作开展情况;每半年组织驻村干部在机关干部大会上交流体会,把干部的工作表现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三年来,机关干部较好地落实了15天的驻村制度,每个干部基本做到了熟悉村情、户情。
注重教育培训,着力使服务能力“提起来”。我们请省直有关部门介绍全省扶贫开发情况和惠农政策、扶贫资金和双联贷款的政策规定,帮助干部全面了解“1236”扶贫攻坚部署和要求,熟悉争取项目资金的渠道和方法。还请基层干部介绍做好工作的体会和经验,帮助干部掌握做群众工作的方法。规定每批驻村干部都要开展一次政策宣讲、上一次党课、组织一次民情调查、参加一次田间劳动,在实践中锻炼提高基层工作本领。三年来,驻村干部组织集中宣讲政策11次,上党课7次,写出民情调查报告18篇。
送温暖、办实事,真正使干部群众“联得住”。针对出行难、居住条件差的问题,协调资金1780万元,实施建设项目21个,使两个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观。针对农民春播遇到的困难,协调落实35吨地膜和化肥。协调省级医院的医护人员到村上开展义诊,为两个村小学捐赠电脑、订制校服,为农户写春联,为121名70岁以上的老人拍摄制作“幸福照”。
培育富民产业,着力使群众的腰包“鼓起来”。我们建立起了以村干部、党员和致富能手为骨干的产业发展带头人队伍,86名机关干部同103名产业带头人结成对子;组织两委班子成员和村组干部外出参观学习,请专家讲解种植养殖技术。三年来,两个村的养殖户、育苗户、药材种植户分别达到总户数的40%、61%和77%,农民人均收入从2011年的2667元增加到去年的4486元,年均增长22%以上,210户贫困户脱了贫。
我们还认真履行组长单位的职责,加强统筹协调,省直9个部门和单位先后为23个联系村争取协调资金5670多万元,推动了各联系村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和富民产业的发展。实践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双联行动既是造福老百姓的民心工程,又是转变机关作风、培养干部的锻造工程。下一步,我们要把双联工作抓得更细更实更有成效,为加快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做出新贡献。
强化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省农业科学院
省农业科学院联系了庆阳市镇原县3个村。三年来,围绕如何发挥自身科技优势,有力推进双联行动,我院发挥自身在农研农的优势,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实践。
一是大力推广科技实用技术。我们与干部群众共同确定村主导产业,把影响主导产业发展的难点和瓶颈技术作为我院双联科技的切入点。三年来重点推广了苹果高效栽培与贮藏、核桃园建设、旱作农机农艺结合等实用技术。缺饲草、效率低一直困扰着养牛业。我院科技人员从国外引进高产饲草高粱,产草量是玉米的1至2倍,可多茬收割、能就近就快饲喂。养牛户苟益成每日喂牛时间从8小时减少到4小时,牛出栏时间由8个月缩短到6个月,他感慨地说“我的牛天天吃的是绿色葡萄糖,要是双联早几年,我早就致富了”。目前,种植甜高粱育肥肉牛的典型经验已在庆阳市成功推广。
二是普及科技知识、培训提升素质。双联村的群众普遍缺少适用技术,科技素质不高,观念守旧。我们采取专家讲课、租用农户土地种示范田、请致富能手现身说法、组织农民外地观摩等手段,普及科技知识、培训技能,9名技术人员常年驻点指导,并派一名专家干部任路岭村第一书记。三年来共开展技术培训105场次,培训农民1万余人次。建立的苹果标准示范园已成为镇原县果农的样板。农民科技素质得到普遍提高,依靠科技增收致富能力明显增强。
三是搭建科技服务平台。在镇原县建立了双联之家服务平台。三年来,开展大型培训和技术咨询活动30余次,接待群众352人次。为支撑全省双联,我院开通了双联专家信息网络服务平台,80多名专家500多次到全县各双联点开展科技培训、规划编制和技术指导。为有效推广技术,我院搭建了“三百行动”平台,每年选派100名科技人员,进驻全省58个贫困县的100个村(企业),推广应用100项成果。研究员林玉红,连续两年赴榆中北山贫困村推广新技术,增产达20%以上,当地群众为我院送锦旗表示感谢。
通过参与双联行动,使我们更深切地感受到了农民对农业科技的渴望和需求,也为科研成果加速转化、形成现实生产力,搭建了最好平台,给科技人员提供了展示能力、发挥作用的大舞台。对我们来说,双联越做越有意义、越做越有信心。我们要继续秉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将科技送进农户家”的理念,不仅在联系的3个村,更要在全省范围内推广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和成果,为全省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插上“科技金翅膀”。
履行国企社会责任助推贫困村加快发展
酒钢集团公司
按照省委安排,从2012年开始,酒钢在古浪、渭源、张家川、陇西四个县联系了31个村,2013年又增加了渭源县元古堆村,担任了插花型贫困县瓜州县双联组长单位。双联行动不仅为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搭建了有利的平台,也为我们更深入了解省情、农情,接受锻炼,增强企业发展软实力,提供了难得机遇。
党委常委会每年初都要专题研究年度双联行动方案,统筹策划,认真部署。公司主要领导坚持带头深入联系村摸实情、听诉求,现场解决建设发展、脱贫致富的突出问题。在每个联系村设立了双联工作站,安排专人负责,3年共抽调干部24批146人次长期轮流驻村。
认真落实“六大任务”和“三大工程”,联系村年年都有新气象。在改善村民住房条件方面,投入资金1578万元,一揽子实施了元古堆村异地搬迁危房改造项目,去年8月,131户村民喜迁新居;扶持古浪县下山入川移民搬迁580户。在3个县的联系村硬化村组道路38公里;实施自来水入户740户;新建村级综合服务中心2处,改造村级活动场所16处。
我们采取了“政府+企业+农户”三位一体的帮扶机制,直接投入资金3200余万元,协调各类帮扶资金1.25亿元,双联惠农贷款、妇女小额贷款6524万元。在元古堆村配套建设了130户规模的3个养殖小区;在张家川县新修梯田2600亩,扶持建立马铃薯种植示范基地1个;在古浪、渭源两县新建和改造日光温室230座,扶持中草药种植4300亩;在30个双联村组建养殖合作社34个、养殖示范户130户。
发挥组长单位作用,密切与瓜州县多年地企关系,策划组织,沟通协调,规划项目,促进发展。进一步壮大电力机械产业,积极申报争取农牧业、加工业,还为瓜州县添置村委会办公桌椅200套,村级文化广场健身器材33套。
通过真心实意地“帮”,科学合理地“扶”,我们联系的32个村砖混结构住房达到了48.66%,自来水入户率达到了54.54%,村组道路硬化率达到了42.01%,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了17.1%,贫困人口减少了40.5%,6352人告别了贫困。
实践证明,联村联户行动是符合省情民情的重大民心工程,是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重大举措,更是推动农村脱贫致富和促进企业发展的双赢工程。通过双联,群众得到了实惠,企业形象得到了提升,干部得到了锻炼,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以企帮民的新型企地关系、城乡关系、工农关系得到了巩固提升。
真联实帮强基固本加快整村脱贫
兰州市人民检察院
兰州市人民检察院是榆中县龙泉乡双联组长单位,在双联行动中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委总体部署,以全市“三年脱贫、提前四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扎实工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完善工作机制,确保任务落实。我们把双联工作机制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实行检察长包抓乡、班子成员与分管部门包抓村的院领导负责制。在每个贫困村,分别成立“两委”班子建设组、项目实施组、政策宣传组、矛盾化解组,进村入户,察民情、解民忧、帮民富。选派5名县、科级干部在乡村挂职、任职副书记,增强乡村组织的战斗力。而且全员参与,把双联行动驻村工作队与扶贫小分队整合,全院200多名干警深入联系帮扶的4个贫困村,驻村入户开展帮扶工作,做到驻村工作长流水、不断线、有事干。并引进8家企业与贫困村结成帮扶对子,社会力量帮扶资金达230余万元。强化考核激励制度,把双联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同年终绩效考核挂钩。
发挥自身优势,做好基层民主建设。为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我们督促村务公开,在每个村设置公示栏、制度牌,公布举报电话,有效推进“四权”落实。开展“保民生促三农”专项行动,在每个村成立检察联络室,派驻联络员,监督惠农政策、项目、资金是否逐项落实,有效促进了“三农”工作。发挥检察职能作用,开展送法下乡、警示教育等活动,提高党员干部和村民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紧盯项目打基础,真抓实帮促发展。我们把项目进村作为双联的重要抓手,一是抓种植项目促增收,大力推行脱毒马铃薯、双垄沟播玉米种植技术,种植业农民人均收入增长700元以上。二是抓养殖项目求发展,自筹资金35万元启动舍饲养羊,滚动发展,养殖业农民人均收入增长1200元以上。三是抓基础设施项目打造美丽乡村,协调投资458万元,硬化、砂化贫困村道路9条35.6公里;筹措50万元帮助贫困村修建办公场所;投资30万元整治村容村貌;协调投资20万元新修梯田500亩。
双联行动以来,我院联系的4个村已有3个村实现整村脱贫。双联行动不仅夯实了基层组织建设,促进了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贫困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群众遇事办事找法、维护权益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意识日益增强,矛盾纠纷、信访上访明显减少,农村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同时,干警的作风也有了很大的转变。今后,我们将更好履行组长单位职责,发挥标杆示范作用,为早日实现小康而不懈努力。
联村联户连民心合力铺就致富路
徽县交通运输局
徽县交通运输局联系的嘉陵镇三联村山大沟深、条件严酷,村民矛盾纠纷多,属于典型的“贫困村”“问题村”。双联行动开展以来,我们从解决群众最需要、最紧迫的行路难问题入手,先搭“民心桥”,再修致富路,着力宣传党的惠民政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使这个贫困村变成了脱贫致富的先进村,“问题村”变成了由乱变治的“文明村”“和谐村”。
把解决行路难作为双联切入点,做群众致富的铺路人。我们发挥部门优势,积极协调项目,组织群众义务投工投劳硬化拓宽通村、通组道路,新建连心桥,特别是在地势险要的石山悬崖上打通了连接村委会与梁沟社的村社道路,彻底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一位80多岁的老人深有感触地说:“我终于看到汽车开到我们村里来了,感谢共产党!”
宣传政策帮民富,做群众的贴心人。我们组织全体机关干部轮流进村入户,面对面宣传惠民政策,一对一理清致富思路,点对点共商致富大计,实打实解决具体困难,做到宣传政策不留空白,落实政策不打折扣,尽心竭力回应群众关切。从大处着眼,制定发展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富民产业;从小处着手,为生活困难的群众送去生活用品,逢年过节打电话、发信息,上门表达问候,在心贴心的交流中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在扶危解困中增进了干部与农民群众的感情。累计为群众发放惠农政策、普法宣传等各类资料1200余册,帮办实事320多件。
化解矛盾促和谐,做群众的知心人。我们指导帮助三联村“两委”,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动员群众参与村内事务的决策和监督,使群众心里亮堂了。开展“阳光调解”活动,设立了“社情民意台”,修订了村规民约,开展了法制讲座,引导群众学法、懂法、守法。双联干部和村干部一起轮流值班接待来访群众,建立接待台账,使群众话有地方说、苦有地方诉、难有人来解。三年来,走访群众1380多人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40多件,有力地促进了联系村的稳定、和谐。
经过三年的努力,2014年三联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853元,比2011年增加2018元。双联行动得到村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如今三联村路通了、村庄干净了,村容村貌变美了;心平了、气顺了,群众发展的信心更足了;干部对群众的感情不断加深,群众工作能力和水平普遍得到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更加用心、更加用力、更加用情,努力使双联行动这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再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
在联村联户中经受锻炼在为民富民中增长才干
省工商局人事处处长张益民
根据省工商局党组安排,我负责夏河县桑科乡地仓村双联行动的联系协调工作。在与农牧民一对一、零距离的接触中,我最大的体会是,双联行动不仅是惠民富民的大手笔,也是机关干部经受锻炼、增长才干的“大熔炉”。
针对联系村村民居住分散、自然条件艰苦、牧民思想守旧、语言交流困难等村情,省工商局党组提出了“一年打基础、两年求突破、三年见实效”的工作思路。三年来,为把党组的工作思路落实好,我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先后到地仓村41次,累计工作84天。通向地仓村的路我越走越近,与牧民群众的心越贴越紧,改变地仓村面貌的愿望也越迫切。只要是群众期盼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我都紧盯不放,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及时督查工程进度,努力解决具体困难,资助联系户子女完成学业。
通过三年的不懈努力,地仓村的面貌发生了喜人变化。先后协调争取项目资金1129万元,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3.7公里,新建桥梁3座,修建沙石路18公里,建成敬老院1处。帮助54户牧民落实双联贷款270万元。组建养殖合作社13个,帮助建设养殖暖棚215座,组建旅游合作社1个,正在筹建集牧民搬迁、旅游接待为一体的民族新村,开办藏家乐56户。组织开展了请专家上门辅导、送骨干赴外观摩、培育示范典型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激发了致富创业的内生动力。建成养殖暖棚215座,小羊羔的成活率由44.2%提高到96%以上,彻底改变了牧民的生产方式,牧民年人均纯收入由2011年的2050元增加到2014年的4017元。牧民斗格扎西深情地说:“双联干部帮我们建的暖棚,使我们的羊多了,夜里不怕狼来了,也能睡个安稳觉了。”
我深切感受到,双联是一面镜子,面对联系户艰苦的生活环境,更加激发了自己强烈的帮带责任,伸出的援助之手,获得的牧民笑容,使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境界得到了提升;双联是一所学校,面对农村工作的新要求,激励自己学习农村政策,钻研农牧业技术,丰富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增长了工作才干;双联是一座桥梁,不仅实实在在地带动了村民生产的发展和生活的改善,而且让党的政策和主张深入到群众心里,变成了群众的自觉行动,不断凝聚起了牧区群众爱党爱国之心。
作为一名双联干部,我将一如既往地坚守为民信念,情注双联行动,把人生的价值书写在建成小康社会的大路上。
说说我的心里话
张家川县木河乡庄河村党支部书记马继东
我叫马继东,是张家川县木河乡庄河村党支部书记。借这个机会,我代表在双联行动中普遍受益的贫困村老百姓说说心里话。
2012年2月20日,是一个让我永远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当我从电视上听到省委书记王三运在全省双联动员大会上讲到“绝不能让一个家庭因贫困而生活不下去,绝不能让一个儿童因贫困而失学,绝不能让一个人因贫困而看不起病”时,我和乡亲们既非常激动,也心存怀疑:“这是真的么?能实现么?”
三年来,我们庄河村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原来6个社中3个社不通路,土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绊脚,村里的清水河,一下大雨就暴涨,娃娃们不能过河上学。在双联单位帮助下,连心桥修起来了,路宽了,小巷道硬化了,水通了,路灯亮了,村委会、幼儿园、文化广场都建起来了,109户实施了异地搬迁,我们村建成了美丽乡村。农用车、收割机也能开到田间地头了,几亩麦子如今一两个小时就收割完,青壮年劳力能腾出时间外出打工挣钱了。
我们村46岁的马路合,眼睛先天看不清,家里七口人,房屋窄小又破旧,生活过得很艰难。在双联干部的帮扶下,他家贷了双联惠农贷款5万元,建了4个大棚,买了3头牛,种了5亩地膜玉米,一年后,卖牛挣了一万七,种菜挣了一万二,第二年,5万元贷款全还上,欠别人的钱还清了,修起了3间新房,新购买了三马子。
以往农闲时节没事干,好多村民不是蹲在墙根晒太阳,就是扯闲话,说是非。通过双联这三年,村民思想观念转变了,人人都想学技术了,也能主动动弹了。村里年轻人以往外出打工都是出苦力,现在贷款开起小饭馆。全村培训清真伊香拉面师48名,累计发展清真餐饮经营店147家,宾馆3家。
如今,种植蔬菜、牛羊养殖、餐饮、皮毛贩运成为我们村群众收入的主要来源。通过双联惠农贷款,全村发展蔬菜种植户240户,发展蔬菜大棚1000座,全村人均纯收入由2011年的2198元,增加到了2014年的6260元。
85岁的村民马孝忠说:“我活了这么大岁数,从未见过这么大的领导到我们村里来,吃农家饭,坐在土炕上与农民拉家常,了解我们的情况。亲戚帮不上的忙,双联干部帮我们实现了。双联干部和我们就像一家人。”
我当村干部20多年,过去连一个安稳觉都睡不好,每天要调解民事纠纷两三起。现在一年下来也没几起,而且有事大家都商量。因为通过双联这三年,村上人变得气顺了,和谐了,没时间说是道非、闹矛盾了。
双联行动已三年,实事好事说不完。感谢省委双联行动的英明决策,感谢各级双联干部,你们与农民面对面、心贴心,排忧解难,真是辛苦了。我们要不等不靠,发奋努力,在双联干部的帮助支持下,早日过上小康生活!
双联的力量巨大的变化
省广电总台电视新闻中心记者王玮
全省双联行动开展三年来,作为省级媒体的电视记者,我和我的同事们干得最多的就是深入双联点采访;看到最多的就是全省贫困村日新月异的大变化;听到最多的就是农民群众对双联行动打心眼里的肯定和赞许;在陪同中央媒体采访双联行动的过程中,相互议论最多的就是对我省双联行动综合效应的浓厚兴趣。我们体会到,双联行动之所以在国内外媒体引起如此巨大关注,产生前所未有的轰动效应,是因为它真正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改变甘肃面貌的一大创举。
三年来,我们处处可见联系村、联系户一年一变,三年大变的生动事例。渭源县田家河乡元古堆村村民黄郁春一家的变化就是一个缩影。今年48岁的黄郁春世代务农,双联行动开展后,联系干部协助他贷款10万元,又资助1万元帮扶资金,购买了2000只鸡苗,建起了养殖点,年出栏鸡8000只以上。还建起了2地栋羊舍,存栏羊48只。黄郁春感慨的说:“以前没钱不敢干,现在还想着往大里做,我的小康日子越来越近了。”朴素的话语不仅表达了村民求富求变的真实想法,而且也反映出双联行动给贫困村带来的巨大变化。
三年来,我们惊喜地发现,很多在贫困村里拍摄过的低矮破烂的房屋已经消失了,一幢幢漂亮实惠的新居遍地开花。遍及各地风格别具的便民桥、河堤村道、农网改造、村小学扩建、文化室、卫生室、五保家园等设施,成为全省农村一道道靓丽的风景。
双联带来的巨大变化也激发出广大干部群众致富的决心和信心。碌曲县双岔乡青科村以前主要是畜牧业,双联干部调查发现这里有一块100多亩的撂荒地没有利用,于是多方筹措资金,建起了高原苗圃,村里每户每年可以增加两千多元的收入。以前农民见到干部躲着走,现在追着找、撵着见,有高兴事也主动告诉干部。由于联村联到了根上、联户联到了心上,各级干部的作风建设也在双联行动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采访中,当我拍摄到许许多多党员干部住农家、干农活,结穷亲、交乡友的感人情景和村民们兴高采烈的神情时,自己收获的不仅是感动,更是激励和鞭策我干好本职工作的动力。记者的职责就是以独特的视角真实记录发生的故事。这些真实、感人的影像,句句带着温暖与乡音的新闻语言,真实体现了省委省政府真心实意为民富民的英明决策与务实作风,充分证明了双联行动确实是一条与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新路子好路子!我们媒体人有责任,也有信心讲好双联故事,助推双联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