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第二强戒所打出教育工作创意牌
甘肃省第二强戒所打出教育工作创意牌
“戒毒文化套餐”助学员走向新生
本网讯(记者 周文馨 赵志锋 通讯员 宋誓杰)“今夜,这满地的月光宛如一页银白的纸张,我以思念做笔,写下忏悔,写下新生的渴望。”“小喇叭”里,戒毒学员姬某的周记随着轻缓的音乐播出。
近日,《法制日报》记者走进甘肃省第二强制隔离戒毒所,实地体验了这所特殊的“校园”。一进门,映入眼帘的是古朴小篆写成的所训:“尚德立警,务本化人”。放眼望去,展示栏、文化墙、主题文化展板各具特色,特别是墙上张贴的《弟子规》格外引人注目。
这里的文化气息缘何如此浓厚?所长潘勤给出了答案。他向记者介绍,所内推行“构建安全信仰、打造阳光戒毒、唱响文化戒毒”,打出教育工作创意牌,通过“活、新、渗、实”精心打造一系列“戒毒文化套餐”,达到提高戒断率、降低复吸率的目的。
“小喇叭”广播
“儿今陷囹圄,全是咎由取。痛恨海洛因,毒害家难全。重获自由时,定当弃陋习。再立男儿志,重筑人生路。”这是戒毒学员王某写的一首《清明祭》,借清明之际,祭拜九泉之下的母亲。这篇随笔被教育科干警选中,在所内广播“小喇叭”播放,引起众多戒毒学员共鸣。
教育科科长何皓介绍,“小喇叭”广播创办已有5年之久,每天从清晨到夜晚,内容丰富多彩,已成为所内教育工作品牌之一。
记者翻阅“小喇叭”播放时间表发现,播放的内容包括经典歌曲、钢琴曲、轻音乐、经典朗诵、秦腔名段等内容。此外,还会在晚间时段进行授课,授课内容包括消防安全、医疗卫生小常识、学员周记、家书家信等。
“小喇叭”主打歌曲——《戒毒人员之歌》,是每天清晨的第一首歌。何皓介绍,这首歌是由教育科干警袁小鸿作词,戒毒学员王某作曲,贴近戒毒学员思想和心理实际,旋律激昂,催人奋进。
戒毒所政委刘金文认为,“小喇叭”广播不仅可以让学员放松心情、丰富文化生活,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他们戒毒的积极性,增强戒断信心,变“强制戒毒”为“主动戒毒”。
《弟子规》释绎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在该所教学楼的一间教室内,教育科副科长张业斌结合《弟子规》,针对人与人之间容易产生矛盾和隔阂的问题进行授课,通俗易懂的阐释,生动典型的案例,不时引来学员们阵阵掌声。
记者发现,讲课的张业斌正使用一本厚厚的教材,名为《〈弟子规〉释绎》。这本书是他总结多年戒毒教育工作经验编写而成的。
据了解,《弟子规》全文共1080个字,张业斌根据戒毒人员的思想行为特征,吸收传统优秀文化精髓,从坐立行走、言谈举止、待人接物、为人处世、做人根本、言语技巧等诸多方面阐释演绎,最终编写成近18万字的《〈弟子规〉释绎》,目前,这本书已成为所内戒毒人员学习的专用教材和日常读物。
为什么会想到释绎《弟子规》呢?张业斌说,他长期在管教一线工作,发现利用《弟子规》等传统经典开展教育工作收效不错,于是就陆续写了一些课堂讲义。“后来所领导及同事们建议我将这些课堂讲义整理成书,以方便推广。”张业斌说,他编撰历经5年,几易其稿,最终于今年年初完成。
潘勤认为,该释绎能够帮助戒毒人员从仁、义、孝、悌角度树立戒毒的勇气和信心,变“要我戒”为“我要戒”。记者获悉,今后,《〈弟子规〉释绎》还将制作成光盘,在更大范围内推广。
心理矫治网格化
走进该所戒毒人员心理矫治中心,记者发现墙上有一面蓝色挂牌,公示着34名干警的照片,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心理咨询师,都具有国家认证三级或二级心理咨询师资质。
让记者颇为意外的是,这些干警的照片都是穿便装的生活照。心理矫治中心负责人李艳玲向记者解释说,生活化的照片能够拉近干警与戒毒学员之间的距离,一定程度上打消学员顾虑。
据了解,为加强和提高心理矫治实效,该所将全所不同岗位的心理咨询师集中起来,由心理矫治中心统一管理,接受戒毒学员主动预约咨询。同时,戒毒学员还可以在其所在大队预约咨询师,这得益于所内建立的心理矫治工作网格化模式。
李艳玲介绍,心理矫治中心在每个大(中)队都设立了心理辅导站,每站安排4至5名咨询师。每个大(中)队都设一个“心灵相约”信箱,接受学员用纸条预约咨询,坐诊咨询师必须每天开箱一次。此外,心理矫治中心还设立沙盘治疗室、情绪宣泄室、毒品考验室、回归训练室等。
李艳玲对记者表示,通过人性化与网格化相结合、预约制和责任制相结合,推动将全所心理矫治工作落到实处,为广大戒毒人员提供心理咨询和指导,变“学员被动咨询”为“学员主动咨询”,提高了戒毒人员心理健康水平。
来源: 法制日报综合新闻
责任编辑:马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