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文化资源产业发展现状总体水平较低 每10万人大专生仅有7520人

15.12.2014  14:37

  原标题:我省文化资源产业发展现状总体水平较低

  每10万人中大专生仅有7520人

   中国甘肃网12月15日讯  据兰州晨报报道 (记者 武永明) 尽管文化产业呈快速稳健发展态势,但文化资源产业化总体发展水平较低、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园区集聚效应不强、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力度不够、文化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这是12月14日在兰召开的“2014金城峰会”发布的《甘肃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研究报告》对甘肃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现状的分析。

  报告指出,甘肃省常住人口中,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有7520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有12687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有31213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有32504人。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2222734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率由14.34%下降为8.69%,下降5.65个百分点。目前,全省共登记各类不可移动文物点16895处,第三次文物普查新发现6368处。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25处,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3880处。全省馆藏文物近43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3240件(含30件国宝),珍贵文物(三级以上)11万多件,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1项,省级名录项目333项,450名传承人分别入选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性传承人名录。敦煌莫高窟、嘉峪关长城与长城遗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花儿”被列为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一。

  报告还列出了甘肃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的优势,以及甘肃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空间布局分析。甘肃文化资源具有华夏文明代表性,甘肃省作为华夏文明发祥地,甘肃省优势文化资源类型主要包括伏羲文化、黄河文化、藏传佛教文化、敦煌文化、彩陶文化。甘肃文化产业化开发的空间布局可以概括为“一带五区”,“一带”是东西横贯甘肃境内1600多公里的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五区”即敦煌文化产业区、黄河文化产业区、始祖文化产业区、革命文化产业区、民族宗教文化产业区。

  2014年1月,国家从战略层面上布局甘肃成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区”,由兰大管理学院李映洲教授负责的《甘肃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研究报告》以省域文化资源产业化进行综合分析,对甘肃省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