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打造艺术创作新高地
记者近日从有关会议上获悉,近年来 甘肃 省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挖掘资源、打造品牌,创作出了一批有筋骨、有思想、有影响的文艺精品,彰显了我省文化强省建设的成果,较好地满足了群众多层次的艺术需求。
自2016年7月,甘肃省省委印发《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实施意见》之后,我省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艺术创作的政策措施。这些文件的出台,从政策层面保证了全省艺术创作的导向和方向,基本形成了“储备一批、扶持一批、生产一批、推开一批”的艺术创作生产推广机制。
近年来,甘肃省文艺工作者深入挖掘地域特色文化资源,推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艺术作品。大型民族交响乐《敦煌音画》、歌舞《丝·路》、大型音诗画《丝绸之路畅想》,以及在两届敦煌文博会上赢得好评的《相约敦煌》《又见敦煌》《敦煌盛典》等,都有着敦煌文化、丝路文化的烙印;陇剧《西狭长歌》、秦剧《八月十五月儿圆》《大秦文公》、话剧《天下第一桥》《兰州味道》、歌剧《貂蝉》、南木特藏戏《唐东杰布》、歌舞《裕固族姑娘就是我》等,也是创作者挖掘黄河文化、民间民俗文化资源的杰作。据统计,近三年,我省各级艺术院团新创剧目126个,平均每年创作首演42个。
为破解甘肃省剧本匮乏难题,从2015年开始,我省面向全国征集了舞台剧本197个,通过专家评审、筛选,建立了甘肃省的舞台剧本库,为舞台艺术的持续繁荣奠定了基础。在艺术人才队伍建设上,我省通过实施当代戏曲名家收徒传艺工程、戏曲艺术人才培养“千人计划”、西部及少数民族地区艺术创作提升计划、“三区”人才计划等多种渠道,培养、培训文化艺术人才。到目前,全省共有14人次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5人入选我省第一层次领军人才,已为民族地区培养基层文艺骨干600余人次。
艺术创作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人民群众提供优秀精神食粮。近三年来,甘肃省各级各类文艺院团共演出8.3万场(次),观众达8180余万人次,其中在农村演出6万场(次)。通过各项惠民演出活动,包括经典舞剧《丝路花雨》在内的甘肃省一些“王牌剧目”,多次走进学校、军营、社区、企业和乡镇,让艺术精品成为滋养人们心田的丰富营养。(来源:甘肃日报 记者李满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