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最先一公里”打通“最后一公里”——访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
中国兰州网3月3日消息 中央“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甘肃推到了改革开放的前沿。甘肃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掀起了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热潮。尤其是在创新精准扶贫机制、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建立干部能上能下机制、综合治理兰州大气污染、探索中医药参与医改有效途径、促进基层卫生计生融合发展等方面的改革举措,产生了较大影响。为此,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就全面推进改革工作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近年来,甘肃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甘肃时作出的“加快建设经济发展、山川秀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幸福美好新甘肃”及“八个着力”的重要指示,聚焦重点、突破难点,贴身紧逼、精准发力,着力提高改革的含金量和群众的获得感。
王三运代表表示,甘肃省坚决贯彻中央各项决策部署,每次甘肃省委改革领导小组会议都要把传达贯彻中央改革领导小组会议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议题,并形成制度始终坚持不变。甘肃省委先后召开了14次改革领导小组会议,紧扣中央精神和要求,定思路、明方向、严责任。审议具有标志性的重要改革方案,先后出台了226项改革方案;研究部署各领域改革的协调推进,及时对全省改革进展情况进行跟踪督察,有力推动各项改革工作的展开,确保中央各项改革在甘肃省不偏向、不走样、能落地。
甘肃省既注重对接中央改革“最先一公里”,又着眼打通基层落实改革“最后一公里”。按照“切口小、影响大、见效快、效果好”的要求,明确了基层13个方面50项重点改革任务,围绕推进工作落实建立健全目标责任机制、协调推进机制、督促检查机制和评估考核机制,最大限度调动了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从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和现实困难入手,紧密结合省情实际,适时推出了一批针对性强、特色鲜明、具有引领作用的改革举措。”王三运代表说。
针对农村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问题,甘肃省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扎实推进“1236”扶贫攻坚与“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深度融合,全省40多万干部定向联系1.4万个贫困村和67万户特困人口,在驻村入户中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去年,甘肃省又瞄准脱贫对象、目标、内容、方式、考评、保障“六个精准”,围绕基础设施、产业培育、生态环境、科教文卫、考核机制等方面,研究出台了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和17个配套实施方案,建立完善“3342”脱贫验收责任体系,打出了一套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组合拳。“十二五”时期甘肃省共减少贫困人口525万。
“认真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着力破解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机制障碍。”王三运代表表示,甘肃省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建立85个县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1136个乡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站、13156个村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点,农村土地流转率达23.5%。
甘肃省还着眼破解干部队伍“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等问题。从问责追究、不适宜担任现职调整、不能正常履职调整、违纪违法免职等6个方面,细化实化“下”和“出”的45种情形、程序和方式,严把“入口”、畅通“出口”、从严问责,在全省上下形成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良好从政环境。
甘肃省深入实施精准扶贫教育支持计划、促进教育资源普惠共享,建立分级诊疗和医师多点执业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服务水平,健全社保救助制度、强化城乡居民基本保障,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确保改革措施直透基层,改革成果直达百姓。
王三运代表指出,甘肃省把治理大气污染作为重大民生、普惠民生、公平民生来抓,先后制定了《甘肃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办法》《兰州市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责任暂行规定》等政策法规。2015年兰州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达252天,月度和年度排名连续3年稳步退出全国十大重污染城市行列,并荣获“今日变革进步奖”。(本报记者宋喜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