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发改委公布通信行业乱收费典型案例

23.09.2015  10:20

  中国兰州网9月23日消息 你清楚自己的手机收费套餐都有什么服务内容吗?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游戏等内置软件越来越多,你知道某些应用软件在不告知消费者本人的情况下就自动扣费吗?手机莫名其妙定制了无用短信,垃圾短信频繁骚扰,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计费不透明、通信运营商未对用户起到提醒和告知义务,通信服务领域一直是遭消费者“吐槽”的乱收费泛滥重灾区。今年7月底,省发展改革委发出《关于加强电信行业市场价格行为监管的通知》,要求全省开展为期四个月的通信行业价格专项检查,这次专项检查的对象直指通信行业的运营商、服务商和销售商。检查的内容包括销售通信产品和提供通信服务时虚假宣传、夸大优惠、误导性价格标示、隐瞒或淡化价格附加条件等利用虚假的或使人误解的标价形式及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与其进行交易的价格欺诈行为等十个方面的内容。

  经过收集、分析、整理,9月16日,省发改委向社会公布2014年以来群众举报的通信行业乱收费典型案例,对相关单位严肃处理,并希望广大消费者以此为鉴,提高保护自身利益的意识,维护自身权益。

   恶意扣费,重复收费现象突出

  据介绍,“12358”价格举报信息平台收集的线索中,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运营商扣费和重复收费的情况被多次举报。有消费者反映,2014年12月13日,该用户将新更换的一部苹果智能手机在永登县联通营业厅剪卡,20分钟后即收到该公司发来短信,内容为已欠费停机,欠费金额为399.8元。通过查询话费清单,发现发生数据流量47M,收费476.65元。之前该号话费余额近80元,短短20分钟内共扣费近500元,数据流量费高的惊人。该消费者随即向当地价格部门投诉。经价格部门检查属于未提供服务而收取费用的行为,已责成该公司退还了多收取的费用476.65元。

  比恶意扣费更令消费者愤怒的是,个别通信运营商还存在着重复收费的乱现。今年1月底,一用户在中国电信定西分公司办理了129元的资费套餐,其中包含有主、副两个电话卡。该公司办理业务时只交给用户主卡,并未提供副卡。客户在使用该套餐半年后,因费用过高怀疑收费存在问题。经价格部门查实,该公司为用户办理套餐后,在未提供副卡的情况下,向用户收取了主、副卡两个套餐的费用,每月重复收取套餐费129元,半年共计多收费774元。已责令该公司退还多收取的费用。

   误导消费“陷阱”,令消费者防不胜防

  在省发改委通报的案例中,预存话费得手机、开通流量包等消费项目也是大部分消费者在办理业务时常常遭遇到的突出问题,其中的陷阱防不胜防,消费者必须谨慎对待。

  某用户于2012年3月在中国联通金昌分公司参加了预存话费送手机活动,套餐资费为每月386元,为期三年。套餐协议期满后该用户前去办理取消套餐业务,要求改按实际发生额结算,公司却以各种理由不予更改。经价格部门检查,该公司的行为属于强制服务并收费的行为,责成该公司按客户要求更改了套餐。

  2014年12月30日,某用户通过网上营业厅自助开通了中国移动4G流量半年包,该产品包含3000M上网流量,有效期为180天。2015年6月27日产品到期失效后用户未收到提醒信息,用户先后于2015年6月28日、29日两次短信查询,均收到“截至目前您免国内GPRS流量总3000M,余295.50M”的短信,误导用户继续上网,致使2015年6月产生套餐外上网费15.15元。用户通过“12358”价格举报平台向价格部门投诉,经价格部门检查属于利用误导性信息诱导消费者与其交易的价格欺诈行为。经检查,该公司向用户双倍返还了资费30.3元。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通信运营商、服务商存在套餐业务到期未告知用户,擅自改变计费方式向用户收取费用的情况。2013年9月一用户办理了每月最低消费128元的电信业务套餐,其中包含宽带、手机、座机三项服务的费用。2014年9月套餐服务协议到期后,该公司在未告知用户的情况下,即开始对用户的宽带、手机、座机分别计费。价格部门表示,这种情况属于强制服务并收费的行为。(记者沈丽莉 实习生赵雅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