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汛期现罕见强降水 丝路石窟长廊迎新考验

29.08.2020  17:41

  中新社兰州8月28日电 (记者冯志军)今年入汛以来,甘肃多地频遭大范围强降水袭击,尤其是该省长江水系(白龙江、白水江、嘉陵江流域)8月降雨量创新极值,而流域周边亦遭历史同期最大降雨量。持续强降水不仅致多地成灾,亦使被称为“中国石窟艺术之乡”的甘肃多处石窟遗产保护迎新的挑战。

  记者28日从甘肃省气象局获悉,8月以来,甘肃有187站累积降雨超过250毫米,1819站累积降雨超过100毫米,共出现暴雨373站次,大暴雨17站次。持续强降水导致多地出现洪涝和滑坡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农房倒损、作物受灾,道路交通、电力通信和水利设施等受损严重。

  “如此强的降水对于深处内陆的甘肃来说非常罕见。”甘肃省气象局表示,8月以来,甘肃多地频现“极端日降水气候事件”“连续极端降水气候事件”等,降雨分布呈现“降雨日数多、持续时间长”“暴雨范围广、落区重叠”等特点。

  受持续暴雨影响,世界文化遗产天水麦积山石窟于半个月前被迫“临时关闭”,至今尚未开放。

  “石窟遗产之所以能保存下来,就是因为干燥,像敦煌保存这么多石窟,因为它在沙漠当中,一旦下雨,壁画就保不住了。”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近日向中新社记者表示,处于甘肃东部的麦积山石窟,今年情况比较严峻,持续的降水可能会导致壁画逐渐变样、甚至脱落。

  “我们近年采取了很多保护措施应对降水,但没办法改变石窟所处‘多雨地区’的大环境,只能不断加强科技力量对洞窟小环境进行干预,使它不至于太潮湿。”赵声良称,这个工作难度非常大,目前正通过一系列考察和调研,提出应对方案,希望能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应对降水的新挑战。

  东西蜿蜒约1600公里的甘肃,石窟规模宏大,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历史悠久,且各个时代的洞窟都有不同程度的保存,构成了一部相对完整的佛教石窟艺术史,被称为“中国石窟艺术之乡”。据不完全统计,甘肃省各地现存石窟逾170余处。(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杜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