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武威治沙造林筑生态安全屏障
原标题:武威:治沙造林筑生态安全屏障
走进沙漠压沙的武威市机关单位的干部职工
新压的沙障
民勤青土湖三年前在沙障内栽植的梭梭如今生长茂盛
武威市委市政府领导同机关干部一起压沙 记者 马顺龙 摄
中国甘肃网12月8日讯 据甘肃日报报道 (记者 马顺龙)今年秋冬季以来,武威市强力推进生态屏障行动,坚持干部义务压沙制度,组织全市各部门、各单位和中央省属驻武单位干部职工开展大规模秋冬季压沙活动。至11月底,全市已完成压沙造林10万亩。
武威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领导以上率下,每年都带头坚持参加义务压沙。11月16日,武威市、凉州区161个部门单位6800余名干部职工在张义贫困山区“下山入川”移民荣华社区项目区西北侧的沙漠地带参加义务压沙活动。浩浩荡荡的压沙大军热火朝天,构成一幅建设美丽武威的生动画面。站在高处,放眼望去,连绵起伏的沙丘上,干部职工有的开沟,有的铺草,有的压沙,大家热汗淋漓却劲头十足,不一会,脚下整齐的麦草方格由一排排逐渐连成了一片片,一个个沙丘逐渐被麦草网格牢牢锁住。据统计,当天市区机关干部共完成义务压沙2260亩。
武威市委书记火荣贵说,这几年,全市各级机关部门干部职工义务参加压沙造林活动,有的在老虎口,有的在青土湖,有的在红水河沿岸,有的在民调渠沿线,以实际行动创造了一个个奇迹,武威的沙漠锁边行动已取得了明显成效。实践证明,在沙漠上编织麦草方格可以有效固定沙丘,阻挡风沙。今后,我们一定要把这项活动坚持下去,以更有力的行动践行“生态立市”战略,建设美丽武威。
今年前11月,全市完成人工治沙造林73.2万亩,封沙育林草36.6万亩,通道绿化1172公里,义务植树1149.8万株。
一年内,武威市完成人工治沙造林超过70万亩,这在武威治沙造林史上前所未有。
这是武威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破解生态困境难题、构筑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美丽家园取得的丰硕成果。
一
武威市是石羊河流域人口最集中、荒漠化和沙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地区;全市荒漠化、沙漠化土地面积为3317.15万亩、2309.8万亩,分别占国土总面积的66.5%、46.3%,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392.3万亩,危害严重的风沙口286个,风沙线长达654公里。生态环境脆弱,干旱缺水、沙多林少,是典型的资源性缺水、结构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地区。
严峻的生态形势,给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的武威提出了不容回避的课题。市委书记火荣贵说,武威所处的特殊地理方位、生态承载能力和环境承受程度,决定了发展决不能走以牺牲环境、破坏生态为代价,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遗祸子孙的发展之路。经济发展方式必须由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必须使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010年2月4日,火荣贵在民勤县昌宁乡与昌宁、华建等村的基层干部、群众座谈了解治沙造林时谈到,广大党员干部要从生态战略的高度出发,要从关系自身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出发,把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与防沙治沙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统一思想,解放思想,摒弃只顾眼前利益的做法,引导广大群众深刻认识防沙治沙的重大意义。要认真做好群众工作,宣传组织发动群众,坚定治理的信心,全民动员、全民参与到防沙治沙工作中来。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防沙治沙工作中身先士卒、真抓实干,要深入宣传防沙治沙的先进典型,用身边的人和事现身说法,引导广大群众积极投身防沙治沙工作。
武威市委科学决策,提出并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坚持“南护水源,中调结构,北治风沙”的林业工作方针,突出“节水、治沙、造林、防污”为重点的生态保护与建设,实施沙漠锁边、绿洲造林绿化、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保护、森林资源保护、湿地保护与修复、林业产业体系建设及林业支撑体系建设、林业重点项目建设等为重点的生态屏障行动,建立完善“国家有投入,科技作支撑,农民有收益”的生态建设长效机制,强力推进“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以“一个生态绿轴、六条水源涵养廊道、多个生态协调区”为主体功能区,造林绿化、防沙治沙,造封管并重、乔灌草结合,锲而不舍地开展大规模治沙造林,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家园。
火荣贵每年冬春季都会亲赴治沙一线,率先垂范,坚持治沙造林。市上其他领导和驻武威部队主官也坚持到治沙造林一线压沙添绿。在他们的带领下,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治沙造林积极性高涨,已经形成了构筑生态屏障、建设美丽武威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持与干旱和风沙进行不懈斗争。
武威市、县区党委政府建立目标责任制,逐级签订造林绿化目标责任状,各级林业部门实行重点工作目标管理,建立健全市、县区、乡镇、村四级技术服务体系,技术人员和乡镇干部共同实行定示范点、包任务落实、包造林质量、包技术服务、包成果效益的“一定四包”责任制,搞好技术指导、服务与培训。组织实施国家三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国家重点公益林补偿项目等重点生态林业工程项目,赋予生命与希望的绿色正在广袤的武威大地上迅速延伸。
二
2010年以来,武威市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强力推进生态屏障行动,坚持机关干部职工义务压沙造林制度,凡财政供养人员每人每年压沙1亩,推广运用“麦草沙障+梭梭”治沙技术模式,每年冬春季组织全市各部门、各单位和中央、省属驻武威单位干部职工开展大规模义务压沙造林活动。
去年冬季,武威市开展冬日无闲压沙活动,市、县区机关干部3.66万人在红水河东岸荣生路北侧、古浪县长庆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地开展了几次大规模义务压沙植树活动,每人平均参加劳动6天,完成压沙造林3.98万亩,植树815万株。全市共完成压沙10.64万亩,其中,机关干部压沙3.98万亩,人均1亩多。
今年3月,武威市、区机关干部职工已完成压沙造林任务。4月,武威市降水多,造林成活率高,特别是治沙造林成效明显。火荣贵提出必须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增加压沙造林10万亩,再掀植树造林新高潮。并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抓住当前有利时机,深入一线,治沙造林,绿化家园。市委、市政府及时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快造林绿化进度加大治沙造林力度的紧急通知》,组织动员干部群众及社会力量,抢抓降雨多、土壤墒情好的有利时机,集中时间、集中规模、集中资金、集中劳力,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开展沙区雨季抢墒造林作业。至5月10日,在全面完成年初确定的50万亩人工造林任务的基础上,新增造林绿化面积10.2万亩,占计划10万亩的102%。
今年冬季,武威市下发《关于扎实开展今冬明春义务压沙造林活动的通知》,计划完成压沙造林10.62万亩。各级林业部门提前开展各项准备工作,市林业局多次深入各县区确定的压沙造林地点进行指导。各县区林业局迅速调派技术人员开展地块落实、打点划线、麦草调运及任务分解等准备工作。市、县区各部门、各单位、各人民团体和中央、省属驻武单位迅速行动,主动与林业部门衔接联系,认领任务,并合理调配时间,积极开展义务压沙造林工作。据统计,在今冬压沙造林开始前,各县区林业部门共筹集资金3174万元,调运麦草3.85万吨,苗木468万株。
武威市依托石羊河流域防沙治沙及生态恢复规划项目,将沙区造林、工业园区绿化、通道绿化、特色林果业建设等作为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和推进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加大防沙治沙力度,建立健全造林绿化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将造林绿化纳入各级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明确工作目标,细化考核指标,落实工作责任,加强检查督促,严格奖惩考核。同时,根据所承担的绿化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逐级量化,逐项落实,倒排工期,扎实推进,确保了造林绿化任务的顺利完成。
武威市先后建立了古浪县三北工程国家级示范区、民勤县全国防沙治沙综合治理示范县、天祝县国家林业局退耕还林科技示范点等三个国家级示范区。建立了民勤青土湖、老虎口、西大河,凉州区民调渠沿线,古浪县八步沙、民调渠沿线,石羊河林业总场沙井子、泉山分场等8个万亩防沙治沙示范区。建成了金色大道、G30通道、红水河百里生态经济长廊、武威重离子治疗肿瘤中心暨荣华颐养园、荣华治沙道路、武威保税园区、民勤县城至红沙岗一级公路、红崖山水库库区绿化、古浪县长庆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一大批高质量的造林绿化精品样板。在治理规模、治沙网格设置、树种配置、新材料新技术应用、治理成效等方面实现了新突破。
今年,武威市参加义务植树的适龄公民98万人,栽植各类苗木1064万株,其中机关干部职工人均植树223株,是历年来义务植树参加人次最多、连片造林规模最大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