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武威国际陆港“返璞归真”走“西口”

14.11.2016  01:02

  中新社兰州11月13日电 (记者 冯志军 魏建军)沙漠边缘的绿色产品外销渐旺,眼花缭乱的各类“洋货”触手可及……长期被贴有“既不近海”“也不沿边”等落后地区标签的古丝路重镇甘肃武威,近年通过逐年完善的国际陆港建设,从深处西北内陆腹地变为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商贸平台。

  甘肃(武威)国际陆港管委会办公室负责人王其琛日前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透露,该陆港自2014年启动实施以来,武威保税物流中心出口退税、进口保税、报关报检等口岸功能已全面发挥,开通至中亚的中欧国际货运班列“天马号”实现至少每周一班的常态化运营。

  摊开世界地图,从地处甘肃河西走廊东端的戈壁绿洲武威向西至中亚、欧洲的铁路运输线近乎是一条直线,相比中国东南沿海向西出口拥有明显的“距离优势”,加之一些适合干燥保鲜等货物的运输需求,甘肃(武威)国际陆港已在江苏海安、山东青岛、浙江宁波等地建立了7个物流基地。

  地处黄土、青藏、蒙新三大高原交汇地带的武威,古称凉州,历史上曾经是著名的“丝绸之路”要冲。据史料记载,盛唐时期的凉州,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商贸极为兴盛,来自西域各地的胡商云集于此。但随着古丝路的衰落,这个曾经的东西方贸易重要中转站长期面临着寻找出海口的难题。

  随着近年武威国际陆港的建设,这一长期困扰当地对外开放的“尴尬”才得以缓解。王其琛介绍,该陆港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情况良好,目前正在建设或签订协议的项目34项,投资约475亿元人民币,包括中泰产业园、台湾亿光电子集团、红星美凯龙等一批中外企业已入驻或正在入驻。

  在“请进来”的同时,依托武威国际陆港,河西走廊沙漠边缘的绿色果蔬也在积极寻求“走西口”。王其琛说,张掖的黑瓜子、金昌的葵花籽、武威的黑枸杞等品种繁多的绿色农产品已常态化出口中亚,下一步将开拓欧洲市场,而产自甘肃中东部地区的中药材也正在“跃跃欲试”。

  “外贸对于包括武威等既不沿边、又不临海的西北内陆地区来说,确实是一个新鲜事物,但同时又是一种迫切需求。”王其琛表示,建设开放外向型平台对当地经济发展是一个新的增长极,同时通过进出口交流,对于当地及周边地区的发展理念和民众的生活方式都会有一个新的改变。

  前不久,甘肃(武威)国际陆港还启动了跨境电商全球直购体验中心,通过国际陆港和武威保税物流中心等进出口平台,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洋货”触手可及,不仅方便了当地民众对国外商品的购买需求,优惠的价格还省去了此前习惯托人“在国外捎货”的繁琐。(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杜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