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林果产业插上科技翅膀 探生态和民生比翼双飞
中新网甘肃陇南10月20日电 (记者 冯志军)平凉“金果”,陇南油橄榄,张掖沙区植被,酒泉试种成功火龙果、香蕉、猕猴桃等新品种……近年来,一批插上“科技翅膀”的林果产业在“地域狭长”的甘肃遍地开花,不仅让“大地增绿”,亦成为“农民增收”的捷径。然而,生态和民生“比翼双飞”之路仍充满挑战。
20日,甘肃省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现场会暨全省林业科技创新工作座谈会在甘肃陇南市武都区举行。来自该省各市州林业系统负责人围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中的技术需求,增强科技供给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等问题互享经验成果,并共探未来发展。
经过多年发展,甘肃省林业产业尤其是特色经济林果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经济林果产业收入约占果农收入的23%。
甘肃省林业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肃斌在介绍林果产业科技创新成果的同时,用了更大篇幅谈“制约瓶颈”。他说,林果产业整体发展能力不强,标准化栽培程度低,技术服务跟不上实际需求,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弱,经济效益未能有效发挥的问题仍然未彻底解决,这些都直接影响着甘肃林业产业的转型升级过程。
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加快林业产业转型升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都迫切需要科技创新。张肃斌分析说,近年来,甘肃林业科技工作取得了较大成就,但科技基础薄弱,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供给不足,科技体制不活,人才队伍建设缓慢的状况仍然没有根本改变,难以满足林业现代化建设对林业科技的服务需求。
据科技成果统计数据,每年虽然有近百项的科技成果产出,但是缺少管用、实用、有价值,能够快速转化为生产力,以推进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发展的成果。
“我们的厅直单位,绝大多数都是业务部门,科研应该是单位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科学研究在一些单位淡化了,科研项目的开展也少了,不仅技术人员没有了展示才华的平台,单位的科学研究能力也在不断弱化。”张肃斌如是举例。
张肃斌表示,没有科学研究作支撑,履职尽责的质量和水平自然就缺少了后盾,对于出现的各种问题,摸不清原因,找不到有效的应对措施。因此,要将增强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破解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技术瓶颈,聚焦林业建设科技需求,提高科技的融合度,提升科技供给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作为考量科技工作成效的硬性指标。
张肃斌说,甘肃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林业建设是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助农民增收和打赢扶贫攻坚战的重要保障。提升林业发展水平,就必须发挥科技在林业攻坚中的第一驱动力作用,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将科技创新放到核心位置,让科技创新成为生态和民生“比翼双飞”的强大助推器。(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史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