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开始发掘西夏亥母寺石窟遗存

08.12.2015  05:01

  新华网兰州12月7日电(记者王艳明)因地震坍塌的亥母寺遗址考古发掘本月初在甘肃武威启动,这一尘封80多年的西夏石窟遗存神秘面纱有望被揭开。

  甘肃武威亥母寺遗址考古发掘领队、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赵雪野介绍,亥母寺遗址的发掘包括窟前遗址及洞窟发掘两部分,其中石窟发掘过程中涉及加固、支护、窟内清理及相关文物的保护等,工作量较大,整个发掘工作预计需3年时间。今年计划完成4号窟的发掘,在此基础上,依次开展3、2、1号窟的清理发掘工作。

  亥母寺遗址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新华乡一座南北走向的山梁半山腰处。据清乾隆年间编修的《武威县志》记载,亥母寺洞窟开凿于西夏崇宗正德年间(1127—1134年),元、明、清各代都有修建。由于石窟所在地的石质不佳,在1927年武威发生的大地震中,洞窟全被震塌,洞外窟前建筑也全部被毁。1938年,当地在震毁的窟前遗址重修了七间殿宇,1951年被拆。此后,亥母寺便成为一片废墟。

  上世纪八十年代,该遗址的重要性被发现。先是1985年,当地信徒挖开1号窟前部,在窟内搞佛事活时发现了一大批西夏时期文物,有西夏文和藏文佛经、唐卡、绣花鞋等。后是1989年,武威市博物馆对暴露的洞窟及窟前寺庙遗址进行了初步清理,发现了另外三个洞窟,每个洞窟中均有藏文经卷残页、泥佛塔、瓦当等文物发现。

  依据当地史志记载和通过对出土文物的研究,专家认为,亥母洞遗址是西夏时期创凿的藏传密教静修之地,洞窟中发现的西夏时期的唐卡上有“上乐金刚和金刚亥母如意轮坛城”,清楚表明石窟中尊奉的是噶玛噶举派本尊之一金刚亥母,这也是亥母寺遗址名称的由来。

  赵雪野介绍,截至目前,该遗址尚未开展过科学、系统地发掘工作,特别是洞窟内布局及文物保存情况不明。此次发掘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查明遗址整体状况,全面开展对洞窟内文物的保护与研究,并为西夏时期藏传佛教在武威一带的传播寻找新的考古证据。

  西夏是1038年以党项族为主体建立的政权,建都于今宁夏银川市。西夏鼎盛时期曾与两宋、辽、金并存,疆域横跨今宁夏、甘肃、青海、陕西、内蒙古等地。1227年西夏王朝被蒙古灭亡,许多文献文物遭到严重损毁。上世纪以来,大量西夏珍贵遗存在甘肃武威被发现,所以武威又被认为是西夏王朝的“陪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