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市场主体数量因何猛增

20.06.2014  15:02

  市场主体数量迅猛提速是甘肃省当前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

  据统计,今年3至4月,全省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35309户,比2013年第一季度多发展11783户,这一数值相当于去年上半年新发展市场主体数量的45.6%,其中新增私营企业8221户,同比增长103.7%,发展速度明显快于2013年。

  分析原因,拿得起,放得下成为其迅猛发展的主要原因。拿得起,甘肃省今年以来一系列推动市场主体发展的改革措施释放红利;放得下,行政主管部门简政放权,则进一步激发社会投资的活力和动力。

  拿得起,改革红利进一步释放

  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这三个平等成为近年非公经济领域频繁出现的热词。具有强烈成长诉求的非公经济不可小视,在东部一些省份,非公有制工业对全部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80%。

  很明显,消除各种壁垒,将非公经济“拿起来”, 赋予非公经济市场主体健康、公平的环境是其成长的“催化剂”。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今年以来,甘肃省落实中央扶持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改革红利进一步释放。

  国家逐步扩大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范围,在减轻中小企业税负、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据统计,2010-2013年,甘肃省国税系统累计为1.8万户(次)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2153.09万元,平均每年约有4600户小微企业受惠。今年,国家明确规定,自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10万元(含10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这是将享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小型微利企业由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6万元(含6万元)进一步扩展到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10万元(含10万元)。国家层面的政策出台后,无疑吸引了大批创业者。

  甘肃省今年出台支持非公经济跨越发展政策后,全民创业热情空前高涨。全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非公有制经济跨越发展的意见》和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非公有制经济跨越发展的实施意见》,从组织领导、机构设置、政策支持、服务环境等方面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全省各地都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强力推动非公经济跨越发展。兰州市启动的“3个20万”扶持微企优惠政策,仅1至3月就惠及全市初创微型企业2343户,占全年目标任务的29.3%。

  一系列改革措施极大激发了全省投资人的投资热情。以定西市和白银市为例,今年3、4两个月,新登记市场主体分别为1644户、557户,基本接近两市去年半年的新登记数量。

  行政主管部门简政放权,则进一步激发社会投资活力。

  按照“能减即减、应减必减、能放必放、重心下移”的原则,甘肃省先后取消调整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共372项;中央在甘单位取消调整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共100项,社会投资活力进一步激发。

  各市州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安排部署,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多次清理,取消调整和下放了部分行政审批事项和权限,平均减幅达50%以上。同时,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开展了减程序、减环节、减要件、压缩时限的“三减一压缩”和流程再造工作。如张掖市减幅87.2%、白银市79.9%、天水市78.9%、庆阳市72.3%。兰州市通过“三减一压缩”,平均办理时限由11.7天压缩为8.5天,压缩率为27%。通过取消调整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各级政府部门职能进一步转变,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进一步减少,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增强。

  从今年3月1日起,省上按照便捷高效、规范统一、宽进严管的原则,正式启动实施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

  最明显的变化是注册资本实缴制改为认缴制。投资者可以通过公司章程自主决定公司注册资本认缴规模、出资比例、出资时间、出资形式等,这不仅是资本缴纳方式的简单变化,更是重新界定了政府与市场、公权力与私权利的边界,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企业名称审核条件也被放宽,省工商系统开发了“企业名称自助查询系统”,申请人足不出户,就可在甘肃企业登记网上先行查询,按照名称查询的相关规则经过初步判断后,直接到网上申请名称预先核准,实现企业名称的高效、快捷、便利登记。同时,出台了就近属地领取冠“甘肃”行政区划《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的规定,从4月1日起,各界办理企业名称网上预先核准后,不用再到核准机关领取,可向登记注册的市州或县市区级工商机关就近属地领取《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极大地方便了企业申办者。实施改革措施以来,申请名称预先核准明显增加,截至4月30日,全省新核准各类市场主体名称63839个,同比增长48.6%。

  业内人士表示,“放权”无疑利好于社会资本,通过降低门槛、简化手续、提升服务来激发市场的活力,“拿起”则强调建立公平的市场秩序,“双引擎驱动”影响下,才能多点提速,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和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