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岷县组织乡村干部对外出乞讨者进行劝返
回到家乡的“暑假乞丐”
人多地少 药材行情差 没有一技之长 外出乞讨自称无奈 问题引起当地政府重视
暑期以来,北京地铁突然出现众多“候鸟式”乞丐,行乞时间固定为暑假期间,7月来京,9月前离京,通常为外地年轻女性和孩子行乞。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这些“暑假乞丐”多数来自甘肃岷县,基本都是父母带着正在上学的孩子乞讨,孩子开学前即返回老家。昨日本报对此现象进行了报道。
近日,北青报记者赴甘肃岷县,在小寨、大寨、白塔村等多个村庄走访,没有一技之长、挣钱门路匮乏,外出乞讨依然是生活在这里的一部分人的无奈之举。北青报记者在这里,遇到了结束北京乞讨生活回乡的王霞(化名)。
盖新房欠下十几万债
在北京乞讨了30多天后,眼看孩子就要开学了,来自甘肃岷县小山村的王霞(化名)带着孩子们回了老家。
这30多天的乞讨生活,让王霞感觉有点不划算,去掉来回路费,她并没有要到多少钱,“没想到现在乞讨也这么费劲,乞讨的人太多了,全国各地都有,城里的人不愿意给,这一趟我就要了不到1000块钱。”
王霞盘算着,等冬天到了,孩子们放寒假了,再带着儿女去北京碰碰运气。
王霞的家在山上,到了村口还要再走大概5里多山路才能到她家。房子是一座崭新的两层小楼,这样的小楼,这个村子里还有很多,“都是地震后新盖的。”一位村民说。
见到王霞的时候,她正一个人在房子里全神贯注地打扫卫生。房间不大,摆设也简单,两张沙发,几把椅子,一个小组合柜,家里唯一的家用电器是一台彩电。她拿着一块抹布,慢慢地将所有家具擦拭一遍,然后才坐下来。没多久,看到外面吹进来灰尘,她又赶紧起身拿起笤帚打扫干净,又重新坐下。
2013年7月,甘肃定西市岷县、漳县交界发生地震,地震损坏当地房屋7万多间。王霞家原来的房子也在地震中受损严重,没法再住,只能重新盖。地震之后的重建工作中,当地政府跟他们说只要翻盖的房子是两层的,就提供4万元补助。
看到有4万块钱,王霞一家便咬牙借钱盖起了一座两层的小楼,“当时盖这个房子总共花了12万多,政府先给了3万,还有1万要等到房子彻底盖好了才给,我们从别人那里借了不到10万块钱,利息3分多。”王霞算着账,虽然当时觉得利息有点高,想着全家一起努力挣钱,相信肯定能还上。
但等房子盖好之后,丈夫却突然因病去世。为了给丈夫治病,万般无奈之下,家人又借了一些钱。王霞反复计算着,算上给丈夫治病的钱,家里总共欠下了十三四万的债务。
王霞说,如果不是两年前那场地震,她的生活可能就不会像现在这样难,至少不会选择去盖新房,也不会因此去借这么多钱,“这种事一点办法也没有,谁知道什么时候会地震呢。这里不少人也跟我们家情况差不多,因为盖房子欠了钱,日子不好过。”
王霞的话得到村民的印证,村民们说地震对村子影响特别大,很多房子都受损了,他们都想得到政府提供的4万,所以不少人都借钱盖房。
这笔十几万的债务让王霞寝食难安。她说只要一想到欠了这么多钱,每天晚上就愁得睡不着觉,翻来覆去地想怎么才能尽快把这笔钱还上,每天早上一睁开眼,想的也是欠那么多钱要什么时候才能还完。说起欠钱的事,王霞总会不由自主地苦笑:“我是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日子实在太难了。”
寒暑假她会带着俩孩子外地乞讨
从北京回到老家之后,王霞并没有闲下来。每天早上她早早地起来,收拾家务,给家中的老人和孩子做饭,之后去自家的地里去干农活,“每天都特别忙,感觉有很多事情要做,一件都不能落下。”
王霞有两个孩子,14岁的女儿柳英(化名)现在已经不上学了,儿子还在上小学。回到家之后,除了干农活,王霞的心思全部放在了照顾两个孩子身上。她说今年放寒暑假的时候,她会带着两个孩子去外地乞讨,“平时孩子要上学,这次回来就是因为孩子快要开学了,得回来准备一下。”
正在说话间,柳英从外面回来,看到有陌生人,变得有些害羞,小心翼翼地坐到沙发上,一动不动地听着妈妈讲话。听妈妈提到“上学”的话题,她低下了头,“我想要去上学,我喜欢笔和连环画。”
对女儿的退学,王霞说她一直非常愧疚,她一直嘟囔着:“没有办法。”她总是在算账,女儿的学业也是一笔账:要到镇上读初中的话,每年教材费、住宿费、饭钱这些全加起来大概需要4000块钱。再加上儿子还要上学,算来算去也拿不出这么多钱来。
丈夫没了,家里能挣钱的顶梁柱也没了。公婆都是地道的庄稼人,除了种地家里没有别的收入。
“去外地乞讨我也知道丢人,可我没办法啊,不乞讨我也没有别的挣钱门路。我文化水平不高,也没学过什么手艺,出去打工很难找到一份能挣钱的工作,还要照看孩子,只能干这个了。”
王霞说等到两个孩子再大一点,就不会再去乞讨了,她想出去打工。如果女儿到时候不上学,就带着女儿一起去,“能站着挣钱谁愿意跪着呢?”
跟王霞同村的王强(化名)也在北京乞讨,这两天刚刚回家。他家的房子也是一座两层的崭新小楼,房里王刚的两个孩子正在床上玩耍,“爸爸跟妈妈大清早就去县里了,我们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能回来。”村民们说,王强的妻子心脏不好,干不了重活,王强既要忙着挣钱,又要照顾妻子和孩子,“一个大男人拉下脸去讨要挺不容易的。”
当归行情不好 躲债外出乞讨
每当说到钱这个话题,王霞总会长叹一声。盖房欠下的债,孩子的学费、每月要还的利息、全家人的吃喝,全都是钱,她对未来乐观不起来。
岷县在甘肃是非常有名气的药材种植县,岷县县城里就有一座“中国当归城”,每天早上,当归城内人头攒动,各个乡镇的药农大多来此交易。受历史影响,岷县全县各个村庄的农民几乎家家都会种当归、黄芪、党参等中药材,村民们说,岷县种植药材“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
跟其他农民一样,王霞家也种了一点药材,是一家主要的经济来源。但这并没有给王霞家带来更多的收入,她家的地很少。整个岷县人多地少,“每个人平均下来也就六七分地”。
除了种植的数量少,当归的价格不稳也让王霞发愁。
王霞又开始算账,往年行情好的时候,一斤当归能卖到三四十元,算上家人打工挣的钱,除去还贷款还能凑合生活。今年行情不好,看到种当归能挣钱,很多地方都争着种,“今年每斤当归才能卖到十多块钱”,她算了一下,即使她把今年的当归全卖了,去掉各种成本最后手里最多剩4000多元钱,“这点钱要用来还贷款,家里人吃牲口嚼的,就什么都剩不下了。”
这次刚回家,债主便催上门来,王霞说,最后是看到自己生病了,债主才走,“去北京乞讨也想躲躲债,不然他们总逼我还钱。”
村民说,因为药材更值钱,岷县当地人已经很少种粮食了,有地的都争着种上当归等中药。回家之后,王霞有空就下地干活,干活的时候也没耽误算账:“等秋天的时候收了当归去卖了,然后买粮食、还贷款,还要把平时生病吃药花的钱给人家结了。”
在地里“伺候”药材的王霞说自己有点迷茫,“现在孩子太小,我种地、乞讨,有没有别的门路?这日子只能这么过吗?”
几名村民在路口乘凉闲聊,他们说以前这个时候,他们都在外地打工,内蒙古、新疆都去,打工挣来的钱对家里很重要。这两年工不好打了,在外面挣不到钱,只能先回到家里待着,平时打理一下地里的药材,“等今年的当归收了我们再出去,看看能不能找点活干。”
对于村子里到底有多少人跟她一样选择外出乞讨,王霞的回答是:不多。
延展
甘肃岷县组织乡村干部对外出乞讨者进行劝返
岷县隶属甘肃定西市,位于甘肃省南部,2014年岷县是全国521个国家级贫困县之一。根据人民网的报道,去年,岷县全县28个贫困村实现整体脱贫,减少贫困人口3.49万人。
近些年来,根据各地媒体的报道,在全国多个城市都出现了“职业乞丐”,根据当地部门的统计,他们多来自岷县。在由媒体拼接的图景里,这些乞丐夏天去北方、冬天去南方,在北京、青岛、南京等东部城市迁徙乞讨。
目前岷县到底有多少人在外地乞讨,北青报记者还得不出精确数据。但根据媒体报道,2007年,每年被从全国各地送到天水的岷县籍乞讨者约500人,不少乞讨者被送到家中,经常会再去乞讨或者离家流浪。此前当地政府已多次对外出乞讨人员进行劝返。
近日,随着媒体再次报道北京地铁乞丐多为甘肃岷县,这个问题再次引起当地政府的重视。据媒体报道,目前岷县县委、县政府正在组织乡村干部和其亲戚朋友积极联系,对外出乞讨人员进行劝返。
在岷县下辖的村子中,小寨村一度被称为“中国第一乞丐村”。药材行情的不确定,使得村民只能“看天吃饭”,因地震后翻盖新房不少村民又欠下债务,为了保证正常的生活,村里人不得不选择外出务工挣钱。但在一些沿途村子村民的眼中,小寨村现在却是一个“富裕村”。
进入小寨村,可以看到这个村子并不大,从河边的平地弯弯曲曲地向上延伸,有三四公里长。村子中有一条主干道,路两边多是新盖的两层小楼,小商店、集市、饭店、药店等一应俱全,沿着主干道一直向上,路两边的半山腰上零星地分布着一些破旧的小平房。“楼全是地震后盖起来的,村子里大概有不到300户人家,大部分姓方和李。”村民说。
对于村子里现在还有多少人像以前那样外出乞讨,村民们似乎并不愿意去谈论这个话题,因为他们觉得“讨要很丢人”。
村民刘伟(化名)说,跟以前相比,现在生活确实好了很多。现在村子里的男人不少都去新疆和内蒙古打工,“干什么的都有”。现在仍然有一些女人会在夏天的时候去外地讨要,“讨要的人很少了,现在不好要,比如我要是在外地碰见你管你要你给吗?”
对于被外界称为“乞丐村”,刘伟说他觉得很不公平,他认为村里人总共不到300多户,根本就没有那么多人外出乞讨,“很多都是别的村子的人冒充我们这里,他们觉得反正我们村被叫乞丐村了,只要有人问就说是我们村的。”北青报记者曾经在北京遇到过一名姓何的乞讨者,她说自己是小寨村的,但北青报记者在小寨村向多名村民询问,但村民称这人绝对不是小寨村的,“村里就没有姓何的”。
村民们说,他们也知道在附近村子人眼里,他们现在是“富裕村”,“但那只是表面上的,他们只看到我们村盖起了新楼,没看到盖这个楼把我们的钱都掏空了。”据村民们介绍,盖上新楼政府能补贴4万,不少村民为了盖楼都到处借钱,“楼盖上了,欠了一身债”。
在村民方旺(化名)的家中,他说自己的亲戚就在北京乞讨,“趁着暑假带着孩子去的”,男人留在家中打工。对于外出乞讨,他说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盖楼欠下了钱,孩子要上学,都要花钱。为了挣钱,男人女人都要外出打工。方旺等他家孙女上初中了,他老伴也要外出乞讨,“年纪大了不乞讨能干什么?”
本版文并摄/本报记者 李铁柱
来源:北京青年报
甘肃新闻网 【编辑:杜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