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地质博物馆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合作项目2015年度野外工作圆满结束
17.07.2015 19:05
本文来源: 国土资源厅
2015年6月13日,由甘肃地质博物馆主导的,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合作研究项目2015年度野外工作圆满结束。野外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工作区俞井子盆地发现恐龙化石点10余处,采获禽龙类、新角龙类骨骼及牙齿近20件,并在该地区首次发现伤齿龙部分头骨化石及驰龙类牙齿化石。以往在该地区开展了大量的工作,研究命名了雄关龙、北山龙、肃州龙、桥湾龙、金塔龙等一大批恐龙属种,但始终没有发现与鸟类密切相关的恐龙,本次伤齿龙头骨化石的发现,填补了此项空白,对甘肃恐龙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野外工作结束后,项目组回兰对所发现的伤齿龙头骨化石进行了初步研究,同时对甘肃地质博物馆现有的雄关龙头骨化石做了三维扫描,进一步研究其解剖结构,扫描工作为博物馆大型骨骼化石的保存和建立数据库,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本次中美合作是甘肃地质博物馆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经过2011-2013年的连续合作之后,再次协定的新一轮合作研究课题,此次合作将集中研究甘肃省北山地区的早白垩世恐龙和含恐龙化石岩层。合作项目采获的所有化石归我国,并保存在甘肃地质博物馆。发现的新恐龙物种和种属首先由甘肃地质博物馆研究员主要撰写发表,成果共享。参加野外工作的主要有甘肃地质博物馆李大庆教授以及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贾磊等6人,外方为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兽医学院、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和艺术与科学学院彼得·达德森教授等4人。
采集化石
清理化石
彼得?达德森教授筛选化石
围岩清理
野外鉴定化石
中外研究人员交流
团队合影
(文/张晓琴、图/彭措)
本文来源: 国土资源厅
17.07.2015 19:05
庆阳市检察机关支持7位贫困户起诉讨回了欠薪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期,检察
定西市院通过公开答复化解一起信访案件
5月20日,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