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十三五”规划建言献策摘编(一)

14.12.2015  20:28

甘肃“十三五”规划建言献策“平台开通以来,得到了广大网友的热烈回应。我们对网友建言进行整理编发,供参考。所摘内容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我处观点。感谢广大网友对甘肃“十三五”规划工作的支持!

网友卢正臣、张丽艳建议: 应处理好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更加注重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业资源综合整治,加强示范引导,统筹城乡发展,提升农业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层次,建立强有力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领导,切实落实责任,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网友孤独建议: 规划兰州经陇东二市到达京津冀和山东半岛等地区的高速;加快兰州与新区的发展;加大科技与教育投入;加快新型城镇化与棚户区改造;加快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加快国家新能源和传统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建设;壮大装备制造业。

网友陆建衡建议: 解决甘肃省水资源严重短缺,建没地下多层蓄排水结构系统。建设地下多层蓄排水结构系统。进行污水净化处理再生利用,地下多层蓄排水结构系统与地下污水排水系统分离。

网友燕兆林建议: 美丽乡村建设。坚持严格建设标准,重塑乡土味道,解决群众的增收问题,生态农业产业发展壮大,提高素质,塑造新风尚,推进文化建设,激发引领内生动力,健全投入和运行机制,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网友普光金建议: 建议充分利用联片区域资源优势,加快建设绿色生态产业经济带,确保生态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体地,建立省级生态直管县,强化生态建设功能;建立省级农牧林业产品协调运行监测机制;增加农牧业生产建设投入;大力推进农牧业科技创新;加快“依山伴水”的区域生态畜牧业战略产业化建设;着力发展新兴战略性绿色生态友好型产业。

网友李浩峰建议: 加大医疗康复方面的统筹谋划,充分借鉴巴西康复国际展览及康复医疗服务方面的实际做法,利用好甘肃在养生、医疗、康复、旅游等方面的优势,打造面向全国的乃至世界的康复基地。着力打造由资金实力强的省属国有企业、医疗机构参与、地方政府支持、医疗学校支撑、相关产业互动的大型康复医疗基地,突出甘肃环境优势、地理优势和低成本、高服务的战略特点,一方面解决医疗服务不健全,医疗服务层次低的现实问题,另一方面为养老医疗、康复医疗等创造良好环境,提升医疗总体服务的能力等。

网友葛权建议: 建议构建和谐社会的农民工精神文化乐园。加强农民工的培训,切实提高整体素质;开展“向农民工送文化行动”,丰富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市场运作,加大资金投入,为农民工开展文化活动提供物资保障;着眼于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在文化上的融合。

网友葛权建议: 打造社区十分钟文化圈。加大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力度,对全民健身设施进行维修改造和提档升级。努力构建亲民、利民、便民的“四有”(有完善的体育健身设施、有健全的体育健身组织、有科学的体育健身指导服务、有丰富的体育健身活动)健身环境,构建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统筹城市发展,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实现图书馆、群艺馆、文化馆(站)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

网友葛晓泉建议: 加强水环境管理。加强城区河道综合整治和保护,加快重污染高耗能行业整治转型,强化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的处理、监管。

网友诸葛清溪建议: 促进大学生就业,首先要立足市场,建立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要重视思想引领,引导学生理性就业;全员参与,搭建平台,推动就业;重视资源整合,大力推动毕业生定向选调工作;要开拓市场,走访各省、市、自治区的企事业单位、政府和人才机构,采用“送货上门”的方式寻求供需合作伙伴;重视毕业生素质培训,全面提高就业能力。

网友葛晓泉建议: 城市景点要放大自然优势。重视形象设计,充分发掘与众不同的形象突破口,强化视觉识别的冲击力;加大宣传和开放力度,促进旅游、娱乐、餐饮、服务等行业率先发展,发挥出形象效应;要善于创新,不能一味追求现代时尚,盲目跟风和模仿,从而舍本逐末,失去个性,分散了城市视觉冲击力;充实文化内涵,城市文化塑造可以凝聚公众注意力,提升市民文明层次,同时使外地公众增加对城市的兴趣和向往,追求协调美观。

网友葛晓泉建议: 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低碳农业”。转变增长方式,以发展绿色(低碳)食品产业基地建设为主战略,积极扶持绿色(低碳)种养业、林果业以及绿色(低碳)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重点对水稻、水产、食用菌、油茶等绿色(低碳)食品进行开发;出台优惠政策,对绿色(低碳)食品加工企业在土地、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引导和扶持龙头企业对食品进行低碳生产和加工;推广农业节能减排技术,打造循环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