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借力“陆海新通道”力促外贸增长
5月16日,第二届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陆海新通道朋友圈”再次扩大,延伸至西部九省区市。“陆海新通道”建设一年多来,甘肃省打通南向出海口,工矿产品、有色金属、农副产品、中药材、高原夏菜等特色产品远销东南亚地区。甘肃,这一不沿江不靠海的内陆省份,正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持续释放外贸新动力。面对一个又一个的利好消息,作为“一带一路”黄金地段,我省具备怎样的发展优势?在对外开放的发展中,利用优势,我省又做了哪些工作?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走访了兰州海关、相关企业的负责人。
开放通道优势凸显
3月15日上午,兰州新区—钦州港—泰国曼谷“陆海新通道”货运班列在兰州新区实现首发,标志着兰州铁路口岸作为“陆海新通道”关键节点的作用初步显现。
兰州新区商投集团董事长巨宝庆介绍,此列货运班列运载28组720吨PVC(聚氯乙烯)颗粒自青海经公路运输至中川北站物流园,在中川北站通过铁路运输至广西钦州港,货物到达钦州港后,若企业没有被随机布控,钦州港即对货物“秒放行”。只要9天就能运抵泰国曼谷。
时间更短,费用更低。“陆海新通道”一开通便受到了进出口企业的欢迎。兰州海关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自2017年9月29日首发至今,兰州海关监管“陆海新通道”国际货运班列39列,货运量约3.4万吨,货值约5亿元。
通关便利深入人心
“不光运输时间短了,通关效率也提高了不少,得益于兰州海关的一系列改革举措。”兰州国际港多式联运有限公司曹柱说。
不久前,该公司负责运营的“陆海新通道”班列装载着1100吨铝材,从甘肃兰州国际陆港出发,货物到达钦州港后,曹柱立即在兰州海关报关,在通关一体化提前申报模式下,企业未被随机布控,钦州港立即对货物实施了“秒放行”。
据介绍,为了提高通关便利化,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兰州海关出台《促进口岸提效降费二十条措施》。通过持续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一站式申报、电子化放行、报关单网上办理等改革措施,先后实施“查检合一”“提前申报、预约通关”,符合条件的商品“先放行后检测”等惠企“组合拳”,助力企业赢得通关时间“生命线”。
今年3月,兰州海关出口整体通关时间0.39小时,位列全国直属海关第一位;进口整体通关时间扣除国内运输时间后,位列全国直属海关第三位。
特色产品远销海外
伴随着“陆海新通道”货运班列频繁发运,越来越多的甘肃特色产品远销海外,带动全省外贸实现增长。
“2018年底,‘陆海新通道’货运班列实现一个月4个班列常态化运行,货物也更加多元化,从单一的农副产品增加至工矿产品、有色金属、中药材、高原夏菜等多元化产品。”兰州海关综合业务二处张泰恒介绍。
得益于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优势,甘肃省高原夏菜一直广受国际市场青睐。今年以来,兰州海关对出口企业开展政策宣讲、现场指导、集中培训等,督促出口企业靠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提升产品质量,推进蔬菜种植场备案。一季度,甘肃省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新鲜蔬菜31批次,较去年同期增长94%,实现了大幅增长。
“从出口国别看,吉尔吉斯斯坦成为一季度甘肃省新鲜蔬菜主要出口国,出口额26.6万美元,占一季度全省新鲜蔬菜出口量近一半;从品类看,除我省传统出口品种鲜洋葱和百合外,新增黄瓜、韭菜、菠菜、西兰花、芹菜等。”兰州海关动植检处工作人员介绍。
今年一季度,甘肃省外贸进出口88.3亿元,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47.8亿元,占比超过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