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时间甘肃中药产量增加近1倍

06.05.2015  03:14

248.12278.2316.74350.39单位:万亩、万吨383.69

    兰州晚报讯(记者王星明)我省中药材种植面积占全国五分之一,近几年来,中药材种植面积与产量更是大幅增加。5月5日,甘肃省统计局发布了甘肃省中药材种植发展分析报告称,受前几年药材暴利驱动,我省各地大力推动药材种植,部分地区推出药材保险,鼓励农民种植中药材,各地已形成了特有的中药材地域优势品种,中药材种植呈现规模化发展态势。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已从2010年的248.12万亩,增长到了2014年的383.69万亩;总种植产量也从2010年的52.7万吨,增长到了2014年的99.37万吨。

    甘肃当归产量占全国95%

    目前,在我省部分地区已形成了驰名中外的中药材优势品种——如岷县当归、渭源党参、陇西黄芪、礼县大黄、宕昌红芪、民勤甘草等。当归、党参、黄(红)芪、大黄、甘草五大宗道地药材总产量分别占全国的95%、60%、50%、60%、25%。此外,这五种药材的出口量占到了全国总出口量的80%以上。

    五年时间我省中药材产业发展迅速

    作为国内中药材主产地之一,2013年,我省的中药材种植面积则为350.39万亩,位列全国第一,面积约占全国的19.23%,产量约86万吨;其中,生产大县陇西县种植面积达30万亩、渭源县有26.7万亩、岷县有25.7万亩、武都区为20万亩。到了2014年,我省中药材种植面积扩大到了383.69万亩,产量达到了99.37万吨。而在2010年,全省的中药材产量仅为52.7万吨。

    在中药材种植面积和产量大幅提升的同时,我省中药材产业也得到了发展迅速。统计数据显示:全省现有200多家中药材加工企业(规模以上加工企业63家),年中药材加工量超过20万吨,约占全省药材总产量的23%。2014年规模以上企业加工产值约74.1亿元,产值过亿元企业12家。有103家中药材饮片加工企业,其中超过一半分布在定西市,其中陇西“一方”、岷县“康达”等5家企业已进入中药材浸膏提取和精深化加工领域。

    中药材产业成农民增收重要力量

    近几年,我省中药材加工方式已由传统的拣选、清洗、切制等方式,转变为中药材饮片精制、浸膏提取、挥发油萃取和精深化加工。加工增值效益明显,中药材产业占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甘肃中药材产业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助推全省经济提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农业增加值,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力量。

    据统计,在优势集中产区,农民种植中药材收益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更高。2013年,陇西县、渭源县、漳县、岷县及宕昌的药材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4.2%,33.7%,18.6%,33.1%和32.7%。在一些主产乡镇村落,比重甚至达到50%以上。

    建议:形成强势的战略品牌

    虽然我省中药材产量在不断攀升,但在品牌锻造上还欠缺火候,至今没有知名的地产品牌,缺乏市场影响力、竞争力。与甘肃毗邻的宁夏在中药材发展中主打“中宁枸杞”品牌,2014年,“中宁枸杞”品牌估值为23亿元;吉林全力打造“长白山人参”品牌,成立了“长白山人参”品牌管理委员会。

    而我省道地药材“岷归”、“纹党”、“铨水大黄”、“民勤甘草”等质量上乘,但至今未能形成一个强势的战略品牌。因此,当前我省应着力打造道地药材品牌知名度,强化市场竞争力。

    “药材好,药才好”,“我们应以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协会为主体,建立‘陇药’品牌体系,以道地药材区域划分,建立统一名称的子品牌,统一标准。”报告称,在中药材领域应大力推广发展电子商务的“陇南模式”,借助省政府与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东风,提升甘肃中药材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深入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总体布局,在省卫计委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地区医药卫生方面合作较为成熟的乌克兰、摩尔多瓦、匈牙利等国家,积极推广我省中药材产品,带动我省中药材种植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