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州“双联”行动“六到位”践行群众路线
甘肃新闻网兰州6月16日电 甘南州把双联行动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载体和平台,找准契合点,推行“六到位”,充分发挥联村单位和联户干部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疾苦,回应群众期盼,在与群众深入相处中增进感情、改进作风,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双联行动带来的实惠和变化。
群众意见征求到位。从教育实践活动一开始,各级联村单位和联户干部就把所联系的群众作为征求意见的重点对象,深入到乡村农户、田间地头,找群众听诊把脉,让群众畅所欲言,通过各种形式听真话、实话,听尖锐的话、刺耳的话,把群众意见建议作为一面镜子,对照剖析和查摆领导班子、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存在的“四风”问题。把联系点群众满意度作为评价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准,使双联行动与教育实践活动互动、互促。
目标任务明确到位。紧扣双联行动“群众不脱贫、干部不脱钩”和“1236”扶贫行动“五年脱贫、八年小康”奋斗目标,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核心,以改善贫困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抓住关键瓶颈制约,集中精力攻坚,走出一条符合甘南实际,具有甘南特点的统筹、精确、开放、造血、生态“五位一体”的脱贫致富新路子,切实做到了双联行动、扶贫攻坚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度融合和双向互动。
发展思路理清到位。在双联行动实践中,州县乡正视不足、大胆实践,做实做好基础性工作,围绕增收产业,把双联行动作为平台,积极引导贫困群众树立“摘帽脱贫”思想认识,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坚持产业扶穷人、民生帮穷人、能人带穷人,达到同富裕的目标。立足实际,因地制宜,从资源禀赋和产业现状出发,深入思考和研究,总结经验,瞄准产业扶贫对象,紧盯市场需求,培育壮大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努力开辟贫困群众增收新渠道。
惠农政策落实到位。联村单位、联户干部主动配合乡、村两级工作,充分发挥离群众最近、情况最熟、引导最直接、关系最密切的优势和主体作用,在执行和落实各项政策时严防跑偏、跑斜,落实党的各项惠民利民政策不打折扣。针对群众反映的低保问题,按照提标缩面的原则,实现低保政策覆盖贫困户,做到应保尽保。努力克服纠正群众“等、靠、要”的思想,激发群众自我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双联行动,帮助解决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626件,投资43872万元,落实惠农专项资金、农牧业保费补贴资金7.3亿元。协调解决就医、上学、社会保障、便民服务等各类民生问题5998件。新建公共卫生室364个,文化活动室195个,村级“两委”办公场所232个,村级商贸综合服务社及综合农贸市场、配送中心、农家店等共333个,为0-3岁儿童捐赠营养包31322包。
贫困村互助社建设到位。甘南州积极学习外地经验,探索村级产业发展互助社的新路子,建立健全农牧村扶贫互助社的运行机制,确保双联惠农贷款和扶贫互助资金发挥应有效益。引导各级双联单位把帮扶资金发展基金全部注入互助社,把联户干部的帮扶资金作为农牧户入股资金注入互助社,并鼓励群众、社会各界加大入资力度,扩大资金总量,形成滚动发展模式,最大限度地撬动金融资金支持,以充足的资金支撑加快发展。争取年内实现整体脱贫目标的舟曲县和玛曲县率先实现互助社全覆盖。全州发展村级扶贫互助社178个,注入资金5269万元,贷款1007户2626万元。同时,今年妇女小额贷款也达到了1163户6691万元。
基层群众服务到位。各帮联单位、有关部门和乡村结合当前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把服务作为第一行动、第一责任,做群众的贴心人和引路人。积极帮助开展劳务输转和劳务技能培训服务,不断提高农牧民群众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想方设法,内引外联,引资引智,汇八方之力,聚各方之情,探索多种扶贫模式。一方面,壮大州内帮扶力量;另一方面,扩大省内外帮扶力量。通过引进外力,着眼培育内力,不断提升贫困群众自我发展和持续发展的能力。目前,完成双联实施产业发展项目1069件,农牧业科技推广和农牧民技能培训1012次,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2376个,创劳务收入14.4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