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环境监管执法亮出利剑 环保“风暴”专项行动打“黑”清“污”
从贵阳到花溪、安顺再到黔西南州的安龙县、兴义市,走访重点污染源监控企业,实地查看黄金矿山企业环境恢复治理工程,记者见证了贵州做强“大生态”长板,实现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魄力和举措。
近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把生态底线量化为山青、天蓝、水清、地洁等指标,在全省实施史前最严格的环境监管措施,开展“利剑”行动,以具体行动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底线,筑起了一道道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之墙”。
建立完善生态保护司法专门机构和机制,构筑生态环境保护坚强盾牌
在贵州省环保厅厅长熊德威看来,环保工作能否真正取得实效,一看“老大”的态度,二要动真格。实际上动真格也是反映了“老大”的态度,就是主要领导的态度。一个省就是省委书记、省长动真格,一个市就是市委书记、市长动真格。
贵州环保动真格了没有?为确保《环境保护法》的落实到位,贵州省委、省政府创新工作思路,把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起来,让司法机构成为环境执法的有力保障。
在贵州省环境监察局的大门上,挂着一块环保与公安“联动执法办公室”的招牌。贵州省环境监察局局长田获向记者介绍说,贵州省构建了覆盖全省的生态保护司法架构。2014年4月,贵州省委、省政府在省级层面同时挂牌成立贵州省公安厅生态环境安全保卫总队、贵州省人民检察院生态环境保护检察处和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生态环境保护审判庭。贵州省高院成立了1个省级、4个市州级和5个县级生态环境案件专门审判机构。贵州省检察院在全省建立1个省级、9个市州级和23个县级生态保护检察机构。贵阳市、遵义市、黔东南州和部分区县分别成立了生态公安分局。
2016年1月,贵阳市花溪区环保局环境监察执法人员在排查中发现贵筑社区马洞村一组一加工点涉嫌环境犯罪,现场有刺激性气味,堆放有大量化工原料及器皿。花溪区环保局立刻将情况报告贵阳市环境监察支队和市公安局生态分局,并迅速展开联合查处行动。经查,该加工点主要从事违禁化学品生产加工,通过提炼麻黄素,再利用溴元素合成冰毒。公安部将此案列为2016年度部级挂牌督办案件。
花溪区马洞村制毒窝点污染环境案就是部门联动的一个典型。
田获介绍说,贵州省环保厅与省公安厅挂牌成立了联合执法办公室,建立了联动执法联席会议制度、联络员制度、重大案件会商督办制度、信息共享机制、案件移送机制、紧急案件联合调查机制和打击环境污染犯罪奖惩机制等7项制度机制。
执法力量的倍增让基层环境执法更有底气。贵阳市花溪区环境监察大队大队长吴忠斌在接受采访时深有感触地说,现在环境执法人员进入企业检查,遇到阻力的情况少了。
2015年7月,贵州省环保厅、省公安厅、省检察院联合出台了《联合开展乌江流域环境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率先在流域整治中规定司法机关职能,环保、公安、检察机关各尽其责,密切衔接,加大排查和督办力度,分两个批次对排查出的103家违法主体、151个环境违法案件实施了移送司法机关、停产关闭等“五个一批”分类处理。
贵州将督政与督企相结合,实施环保、公安、检察院三部门联合挂牌督办。贵州省环保厅、省公安厅、省检察院先后3批次共对35件环境违法案件实施省级联合挂牌督办。
一系列机制体制的建立为督促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履行生态环境保护管理职责架设了高压线。2015年,因黄金开采管理无序导致生态环境破坏,安龙县县委书记被贵州省委取消了参评“全国百名优秀县委书记”的资格。今年,黔南州独山县与某公司以建设休闲草场为名,违规占用林地建设高尔夫球场,黔南州副州长、独山县委书记被予以党内严重警告处分,黔南州副州长还被免去了副州长职务。
深入实施全覆盖的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机制,严格环保“六个严禁”和“五个一批”分类处理措施
8月29日上午,吴忠斌带领8名执法队员进入泰邦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厂区进行执法检查。
执法人员均穿着印有“花溪环保”字样的统一服装,胸前佩有“贵州省行政执法证”。在泰邦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办公楼前,执法人员站成两队,吴忠斌宣布:“根据《贵阳市污染源日常监管随机抽查制度》的工作要求,对泰邦公司的废气、废水和危险废物进行执法检查。两组人分头行动。”
记者跟随一队执法人员来到泰邦公司污水处理厂,执法人员现场查看了污水处理设备运行情况,并对用电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同时,仔细查看企业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并针对某些数据进行问询。
在随后的检查反馈会上,吴忠斌对泰邦公司总经理杨刚说:“检查发现危废管理上还存在问题,要通过筑围堰和防渗处理,防止废水流入周边土壤和河流。”杨刚表示:“环保是重要工作,一定尽快整改。”
随机抽查制度就是目前贵州省正在深入实施的环境监管网格化和“双随机”抽查制度。环境监察执法人员整体下沉一线,进行蹲点排查,确保日常环境监管执法80%的人员下沉一线、80%的时间在一线。通过明查、暗查、夜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对排查发现的问题,实行“一厂一策”整改方案,明确督办责任人,并建立管理档案电子台账,对存在问题实行跟踪问效。贵州省环保厅、省公安厅、省人民检察院适时组成联合督察组,对省级挂牌督办环境违法案件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查。
日常随机抽查制度让环境执法实现了常态化。为切实解决“环境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企业治理污染主体责任不落实等问题,2014年3月,贵州省政府决定在全省实行“六个一律”,以最严格的手段加强环境监管。“六个一律”包括建设项目未经环评审批以及未按环评要求落实污染防治设施的,一律停建、停产;对环保设施不正常运行、污染物超标排放、私设暗管等环境违法行为,一律依法从重处罚;对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一律依法足额征收排污费;排污单位严重违法导致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和造成严重后果且社会影响恶劣,负有监管职责的国家公职人员存在失职、渎职行为的,一律追究行政责任;涉及国有企业的,同时追究国有企业相关人员的责任。对污染饮用水水源,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非法排放含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严重危害环境、损害人体健康,私设暗管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等严重污染环境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一律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对排污企业环境违法行为,一律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并进入企业环保信用黑名单,记入贵州省企业诚信信息网信用信息数据库,对其进行失信惩戒。
今年年初,贵州省政府将“利剑”行动提升为“六个一律”环保“风暴”执法专项行动,以打击“黑烟囱”“黑废水”“黑废油”“黑废渣”“黑数据”“黑名单”等“六黑”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为重点,对环境违法案件分类采取刑事审判一批、行政拘留一批、行政处罚一批、停业关闭一批、挂牌督办一批等“五个一批”分类处理。
田获介绍,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省已责令停产企业914家,责令限期改正企业1862家,责令关停取缔企业328家,查处各类环境违法案件2480件,共计处罚金额1.09亿元。共对390件环境违法案件采取了按日连续计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以及移送公安机关行政拘留等措施。移送公安机关案件142件,公安机关依法对107名涉案人员实施行政拘留,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19件。
环境监管执法高压常态化是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稳压器”
“以前小作坊太多了,一座山好多个矿洞,山头都光秃秃的。”8月底,在拥有丰富金矿资源的贵州省安龙县,曾在矿区工作过的村民汪忠武对当年矿山无序开采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记忆犹新。
在安龙县万人洞矿区,记者看到,几座高山已经被“开膛破肚”,大片山体、岩石裸露。安龙县海子镇党委书记杨希告诉记者,安龙县黄金开发始于1986年,是黔西南州最早投入黄金开发的县市之一,黄金产业是安龙支柱性产业之一,“盛极之时有100多个采矿点同时开采”。
因企业环境意识淡薄、开采手段粗放,当地生态环境遭受长期破坏。2014年8月,贵州省环保厅和公安厅组成联合执法组,对安龙县黄金开采行业开展全面排查,以环保利剑专项行动和“六个一律”为抓手,从行政处罚、生态恢复和加强监管3方面入手,确保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工作见成效。
万人洞金矿经理李文军告诉记者,目前已投入600余万元资金进行生态修复。记者在万人洞金矿修复现场看到,已经修建了砼截排水沟和挡土墙,栽植了桂花树等树种。在豹子洞金矿修复区,记者看到废弃采场和废渣堆场上绿草连片,许多地块平整后已经种上了玉米。通过矿山复绿,原本黄土外露的山头绿意初现。
2014年以来的“六个一律”环保执法“利剑”和“风暴”行动,有效打击和制止了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企业污染防治设施得到配套完善和正常运行,企业守法意识得到强化。环境监管执法机制、模式得到创新,各项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恢复,空气和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提升。
数据显示,以“十二五”前后环境监测数据对比来看,贵州省城市环境空气综合污染指数由2010年的1.795下降至2015年的1.127,劣于二级标准的城市由5个下降为零个。2015年,全省9个中心城市按新标准6项指标评价,AQI指数优良率均高于85%。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3项指标评价,全省88个县(市、区、特区)今年上半年空气质量达标率为99.55%。
2015年,全省44条主要河流85个监测断面达标率89.4%,比2010年提高17.6个百分点,八大水系中五大水系水质达标率均为100%,水质总体保持稳定并不断改善。2015年,9个市(州)中心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74个县级城镇135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按水量评价水质达标率为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