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我少有从书本到书本的经验 都从实际中得来

06.06.2014  12:41

  中国兰州网6月6日消息 王蒙先生不是研究文化的专家,但是他对文化现象、文化脉络的梳理却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他的研究,是否像他在《庄子的享受》中说的“庄子两千多年后在老王身上发酵”,不是“我注六经”而是“六经注我”?

  王蒙先生说:“要说文化问题,文化学,你要和人家专家相比,我读过的书连专家的三分之一都不到。我在专业读书上,我根本比不了那些教授。但我有很多体悟,是从我的人生经验、生活经验、政治经验当中得来的。我少有从书本到书本的经验,都是从实际中得来,比如说,解放后这么多年,好事、坏事,正确的、错误的事,顺境、逆境,我经历的多了,我都见过,上头我也见过,下头我也见过。这就是我跟专家最大的不同点。”

  王蒙说,自己谈庄子并没有足够的知识准备,例如古汉语与中国古代史。“我有的是不止一种文体的文学写作实践,是人生经验,顺境中或是逆境中生活与思考的经验,是想象力与沟通的愿望与能力,是不无己意新意创意的阅读的生发——台湾喜欢用的词是‘发酵’,叫做庄子两千多年后在老王身上发酵啦。与其说我是在注什么经,不如说我在认真阅读的同时找材料注我。恰好借题发挥、趁机谈庄是一,借庄谈人生谈生存环境谈老王是二,借庄谈哲学谈思想方法谈世界包括主观世界与客观大千世界是三,借庄谈我相对熟悉一点的文学文字是四,借庄与读者聊天自娱自慰自己扩张自己的精神世界是五……

  一岁年龄一岁心。“我喜欢《红楼梦》,是通过这本小说来体验人生,来把握人生,来感受人生。我相信80岁的感受是70岁感受所没有的,更不是30岁所能感悟到的。”

  王蒙先生的思维是跳跃的,一会儿又跳到了老子上:“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自古以来,很多人说这话不通,为什么美之为美就不好了呢?连钱锺书这样的大家,说老子认为有了美就反衬出丑来了。这个说法也不太准确。它丑也不是因为你美它才丑,是它自己丑。可是这个呢,你要有人生经验的人呢,一说他马上就明白,有一次我是给北京金融业的人讲课,说到老子的这段话,他们说这个我们太容易理解,太懂了,大家都知道这个股最看好,一块都钻过来以后,马上把这个股搞臭,搞得崩了盘为止。皆知美之为美,完蛋。实际的例子有好多,推到极致,第一,产生虚伪。一举孝廉,伪孝廉就出来了,‘文革’期间,读毛主席著作,讲活学活用,各种虚伪的笑话多了。第二,产生不平等感,本来大家都丑,忽然选出一个美人来,他们几个丑的多难受。是不是?第三,它产生竞争。比如我今天讲课,我讲好讲坏大家都听得进去。如果我们宣布,今天讲完话以后,根据听众的表现发奖金,一等奖,100万元,二等奖,5万元,三等奖,1万元,整个讲课,就没有一个人听进去了。这是分化群众嘛。可是没有这个区别,工作也推动不了。你总得有赏有罚。什么东西搞到不恰当的程度,就变了,斯恶已。”

  王蒙还举了《官场现形记》中的一个例子。小说写一个道台,最提倡节约的人,最痛恨奢靡之风。他到哪里去视察,那边都传出来了,他最喜欢官员穿着带补丁的衣服。你要穿着一身新衣服,他来这儿当场就给你撤掉。穿那么好的衣服干什么,老百姓生活都那么差!大家都去买破官服。破官服价位突然飙升,比买新官服贵多少倍。“这是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层层加码。笑死你!”□逄春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