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特约评论员: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以“进”为目的
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 题: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以“进”为目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农村改革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之四
新华社特约评论员
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推进农业农村发展要以“进”为目的。目前,农业仍然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仍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习近平总书记在小岗村农村改革座谈会上明确指出,加快农村发展,要紧紧扭住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3大任务。提纲挈领,纲举目张。围绕3大任务狠抓落实、久久为功,就能有效破解“三农”问题,推动农村改革发展跃上新台阶。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强农之基。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没有农业现代化,国家现代化是不全面、不完整、不牢固的。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问题,明确要求“发展现代农业,要在稳定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基础上,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构建职业农民队伍,形成一支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着力强化物质装备和技术支撑,把产能建设作为根本,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一方面,要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品结构、生产结构、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另一方面,要加快形成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培育职业农民,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
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是富农之本。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检验农村工作实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增加农民收入,要构建长效政策机制,通过发展农村经济、组织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等多种途径,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让广大农民尽快富裕起来。”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必须充分发挥农村的独特资源和优势,深度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大力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产业链整合和价值链提升,让农民共享产业升级和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要始终把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增加种粮农民收入作为一项重大政策,不断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不让种粮农民吃亏。
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兴农之要。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下,作为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的重大战略举措,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城乡要素平等交换,稳步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既要把各级政府投资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建设好、管护好、运营好农村基础设施,也要把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和接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的城镇,加快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要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加强农村社会治安工作,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规划先行,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补农村短板,扬农村长处,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住田园乡愁。”新农村建设要充分体现农村特点、地域特色、民族风格,要方便农民生产生活,不要把新农村建成缩小版的城市社区。搞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解决好农村污水乱排、垃圾乱扔、秸秆乱烧的问题,创造干净整洁的农村生活环境。
马克思指出,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30多年前,一个源自田间地头的创举掀起波澜壮阔的农村改革大潮。今天,以改革为动力,向发展要效益,我们必将在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中不断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夯实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