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买”背后的思维反差
日本2015年度十大流行语日前揭晓,第一名有些出乎意料,选中了形容中国赴日游客热度的“爆买”。不过,从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和媒体曝光的频率来看,这样的结果也在情理之中。
2015年,中国大陆公民出境游人次估计将实现16%的增长,首次突破1.2亿。出境游人数和购买力连续3年蝉联世界第一。光是赴日本的游客,人均购物就超过了17万日元(约8900元人民币)。这样的消费景观,用“爆买”来形容,本是相当贴切。
但是,细细思量,“爆”字在汉语和日语中均有突然、猛烈等意义。有日本媒体指出,在日语中,“爆弹(炸弹)”“爆击(轰炸)”“原爆(核爆)”等都会带来负面联想。除此之外,很多当地媒体针对“爆买”跟风炒作,想方设法去拍摄有强烈冲击力的画面。在一些报道中,记者甚至会专门挑选那些大额消费的中国人采访,给人一种大多数中国游客都是“一掷千金”的错觉。
“爆”并不能涵盖中国游客行为的全部特征。中国赴日游客中,很多都是普通百姓。有些游客,中午靠一枚鸡蛋、一包方便面果腹;有些游客,奢侈品一眼都不看,买的都是物美价廉的日用品;还有一些游客,会早早起来逛早市,操着快译通砍价……他们构成了中国赴日游客中的另一面,却很少被日本媒体更多关注。
“传播泡沫”造成的印象,极容易在破灭后伤害真相本身。已经有日本人开始反思给中国游客贴上的这个标签。日本自民党总务会长二阶俊博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就表示,“爆买”这个词并不高雅,用来形容中国游客不合适,应该找到一个好的词,取代“爆买”一词。东京街头的普通民众也表示,“令人感觉看到什么就买什么,没有什么好的印象”。而《东京新闻》的社论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从“爆买”这个词中,容易感到日本对中国“傲视的目光”。
无独有偶,韩国也出现了一个流行语“游客”,发音就是中文的“you ke”,特指中国游客,同样成为报道中常见的词汇,可以不加注解就在新闻报道中出现。相比起来,“游客”一词更显客观,直译中文则显出亲切和接纳。在韩国网站上搜索这个新词,结果都是如何招揽中国游客的信息,反省中国游客再次来韩比例不高的原因等等。
当然,“游客”前面也会有“出手豪气”的定语,只是相比起来,韩国人更理解这种行为。多位韩国朋友毫不讳言地告诉笔者,20多年前韩国人出国购物也是大包小包往回搬,将心比心,现在中国游客如此并不意外。况且买的东西也并不都是买给自己,更多是为了亲友代购的礼品。将其笼统称之为“爆买”,言过其实。
德国哲学家、语言学家威廉·冯·洪堡特指出,“无论在单个的词里面,还是在连贯的言语中,语言都是一种精神行为,是一种真正的精神创造活动。而在每一语言中,这种精神行为都具有独特性。”同样是描述中国游客,不同国家却出现了两个不同的流行语。这些文化上的思维方式差异,很值得中国游客们去细细品味和思考。
《 人民日报 》( 2015年12月24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