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0万元扣了,然后呢?

20.03.2016  01:40

    兰州晚报讯3月18日晚,沸沸扬扬了半个月的《叶问3》票房不实传言终于被盖棺定论——全国电影市场专项治理办公室下达处理意见:《叶问3》发行方大银幕公司暂停发行业务一个月,全国73家涉事影院将被通报批评,三家电商也被严重警告!在印象里,如此快准狠、全面具体的处罚尚属头一回,以前出现票房问题,一般都是通告批评电影院,现在从发行方到电影院到电商,通通被亮了红牌!处理意见公布后,在业内自然又是一番轰动,官方出面坚决维护市场秩序当然要竖起大拇指。不过也有一些围观群众心存疑问,比如查实的虚假排场、票房及自购票房能将注水票房一网打尽吗?这个处罚力度算轻还算重?这方面国家是否有法可依呢?

    疑问一:虚假票房只有这些吗?从系统中扣除后怎么办?

    据发布的处理意见,此次查实《叶问3》虚假场次7600余场、涉及票房3200万元,这部分票房将从原统计数据中扣除。同时,该片总票房中含有部分自购票房,发行方认可的金额为5600万元。

    有业内人士猜测,相比手写票、团体票等证据确凿的“偷票房”方式,用大量现金匿名买票的“买票房”手段更加隐蔽,不易察觉,也难以抓到证据。因此,这部分数据可能比一些从业者心中预想的要低不少。

    同时记者也注意到,虚假场次得出的3200万元仅被勒令从票房统计中去除。那么这部分钱最终是进了谁的口袋?这些票房还会按以往的比例分账吗?这成了一个未解之谜。记者询问了发行方大银幕的相关负责人,对方表示他们也不是很清楚,只能由发行团队稍后开会讨论此事。

    疑问二:没有尚方宝剑的电影局,票房问题怎么抓?

    第一次面对《叶问3》的处理结果,很多从业者都感到茫然,因为并没有现存法律依据或者以往类似案例可供参考,处罚轻重无从谈起,“买票房”这事儿踏入了国家的法律盲区。而规范电影市场秩序又是电影局的职责所在,既要大力整治,又缺乏背后支持,夹在中间,恐怕心中更是个大写的无奈。

    就拿这次罚《叶问3》来说,处理的结果是剔除违规票房,勒令停工整改。但电影局毕竟不是执法部门,也没有具体法律可作为依据,会不会有斩妖除魔却手中无剑的尴尬呢?

    据了解,我们国家现有的电影法律主要包括行政法规、部门章程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但整体相比电影产业的发展步伐都严重滞后了。滞后的结果就是很多毛病发展到比较严峻的时候才会“哪有问题点哪里”,赶紧制定一个管理规范。不说建立分级制这样老生常谈的问题,买票房是近两年才逐渐出现的,现在并没有完善的法律指导从业者应该怎么做。

    “”不同于“”,不管是谁暗中出钱,这些票房确实是真金白银买来的。说违法,现行法律没有白纸黑字禁止这么做;说不违法,人人都知道这样会扰乱公平竞争,同行都会愤慨。这一情况再次使电影局陷入法律空白的尴尬境地。

    这些问题确实不是一两个人能够解决的,也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我们提出这些问题,也只能是抛砖引玉。我们相信,中国有这么红火的电影市场,一定也会推动相关法律不断Update的~! 新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