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夫山遐思
王符塑像
已至初冬,眼前的古柏老枝依旧撑满着青翠色,氲氲氤氤的,浓荫遮地,而背衬蓝天面迎丽日,与其他的树木构成一片静穆祥和的氛围。此树身十分粗壮,但下段中间想是枯萎了,已被泥块涂填;四周树皮皱斑自然开裂着,似乎发出一种声响。树身上方悬有一块烫金闪亮的标示牌,上面朱字写道:“汉王符手植柏,距今约一千九百多年”。这是镇原人世代心迹的表露。他们把这城北面的山峦唤作潜夫山,把山上开辟的公园称作潜夫山公园,把这公园佑德寺院里的古柏认作王符亲植,这自然是对先哲其人的一种凭吊、缅怀与敬仰。王符是古安定临经(即今镇原)人,系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近些年镇原人把当年王符隐居的此山规划建设的愈加成了县城的一大胜景,有了外地客人,总是先往潜夫山上引。而在山上公园里的北端,又为王符新建了雄伟宽绰的纪念馆,广场中央又巍然屹立起王符石雕像,南端山顶还耸立起高高的潜夫亭,这些仿古建筑组合在一起映衬着翠柏林木所构成的景观,当然也是镇原人今天在追逐物质生活富裕的进程中对于自己精神家园文化诉求的生动体现。当我们站在潜夫亭上俯瞰眼前公园的全景时,也不能不对王符先贤的生平事迹有所撷取。
据《后汉书》记载,王符曾游学东都洛阳,常与马融、窦章、张衡、崔瑗等各路名家交往,谈天文历算,也谈文章格律,其见解独到故而声名鹊起。但“安定俗鄙庶孽”,“庶孽”即庶子,王符为妾所生子;“符无外家,为乡人所贱”。是故,他因社会地位低下,使他幼年时就被世俗凌辱,心灵受到伤害。但因其才学显赫,又受到明眼人等的尊重。自东汉中期,社会矛盾日益严重,士人大多到处求官谋职,当权者更以此相互荐引自取利益,而王符耿介不与俗流,因此一直不得升迁。于是,他索性归还故里,隐居在这城北山峦著书,朝起暮寝,春去秋来,与黄土为伴,一生过得清贫朴素。所著之书尤以《潜夫论》共十卷最为驰名;“潜夫”者是王符自谓,意为不愿显露其名。其所著文字均为政论,多与社会紧密勾连,思想深刻,观点鲜明,文笔犀利,对后世影响甚大,至今为人们十分看重。
在庆阳市,我曾专门造访了一家私人藏书楼——泰然斋,楼主人收藏了一个大套居室的古籍,许多书甚为珍贵,其中就有王符的《潜夫论》,纸页发黄,骨笺老旧,但卷叠十分完整,为清人汪继培笺注本。楼主人言:“别小看了我们这些小地方,如镇原县,一部王符《潜夫论》名垂千秋,后世有多少人拜读过……”我当然相信这些地灵人杰的小县城,不然怎么又登上潜夫山来了呢?
王符一生精粹,隐居山间却忧国忧民。岂止光是忧虑呢,更多的是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对于当时的政治腐败、经济凋敝、民生苦难、世风邪乱均予以抨击。他在《潜夫论》中开宗明义地指出人之可贵就在于求学问、受教育,做人必须要具备道德知识;他认为国家的兴衰,就在于所用的人是贤还是奸,而且必须用考绩来检验人士以判真假,而王符更重要的思想是“为国者,以富民为本”,认为一个社会,要以人为主,人则以民为主,政则以富民为本;只有民心安乐,才顺天心,才能万事大吉,否则必然相反。要富民,那就必须使民众安心于勤事各种生产。很明显,在乱世中老百姓劳役繁重,刑罚驳杂,谁还能正常从事生产呢?不能如此,又何来富民?他还认为,这要给百姓从事生产的时间,让其乐在其中,这才能富民也才能富国。政治清明而且恤民,百姓才能安心地有充足的时日从事劳作;政治混乱而四处扰民,实质上是国无基础、民无根本,生产得不到发展,到头来民怨沸天,那肯定会导致国之溃败。
用不着再撷取王符更多的思想颗粒了,就这一条“以富民为本”就足以唤起今人对当代社会生活的诸多联想了。1900多年前王符就有如此深刻的见解,说明他是一位难得的智者。这是他对他所处的社会历史入木三分针砭的结果,也是他对他“正学”求知的人生总结。王符的《潜夫论》为后世垂青正是因为他的思想不朽。这种永不过时的精神财富早已在镇原、在陇东、在中华大地上荡漾起不息的民情涟漪,虽然也有过波折与不测,但终归以“富民”思想及其果然的社会实践而赢得真理哲思的长青辉泽,这也是我们现实生活所该产生的不可逆转的传统思想价值。
阳光下,我们又在王符的塑像前默思,虔敬地鞠躬致敬。他的形象是青瘦的,眼睛定格在凝视状,但眉宇间荡着一抹英气与正义之光。现今的雕塑家们就凭借《潜夫论》挖找到了主人公的灵魂以及潜夫山上的脉气,这也是当地老百姓对于“潜夫”永恒之意的庄重表达。碑座上刻着几个字:“王符约85年-162年”,这公元年份可能与有的书籍所载的生卒年有点差异,但其人其事毕竟年成久远了,资料尚缺,更何况像王符这样的一介布衣在浩浩历史长河中常有疏漏者,于是我思忖:“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1900多年前的王符虽贫贱一生,但他酿结的千百年永不过时的思想却是源自于他高洁严正的人格之上。他不会“做秀”赶时髦,却情愿在无限的时空中穿梭,从而在贫苦中迎来理智的硕果;如果说他隐居是为了“出世”,那么他作“潜夫”正是为了倍加“入世”,为了为国为民而殚精竭虑勇于担当且极尽个性释放,这才是一个人最可宝贵的精神境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