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县:齐心共建新家园
本报记者王 雨通讯 员李 彬
一年前的7月22日,是漳县人民难以忘怀的日子,突如其来的6.6级地震无情地摧毁了美丽的家园。
一年后,曾经满目疮痍、伤痕累累的土地上一派繁忙:一幢幢崭新的住宅楼拔地而起、一座座学校焕然一新……
这一年,中央、省、市给予漳县深切的关怀和支持。累计下达漳县地震灾后重建项目291个,总投资26.59亿元。
漳县借风起航,全力推进灾后重建。
漳县严格落实“县级包乡领导负总责全面抓、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具体抓、住建部门指导抓、驻村组长包村抓、驻村干部分片抓、村社干部包户抓”工作责任制。把11个集中安置点建设任务分别靠实到9名县级包乡领导身上,把3个小城镇建设任务分别交由县委、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府主要领导包抓。把5个重灾村建设任务交由6名县级包乡领导包抓,把教育、卫生公共服务设施项目交由县政府统一组织实施,并逐一靠实到县四大班子身上,全程负责项目实施监管。
群众对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还有哪些要求?群众建房有哪些困难……带着这些问题,漳县广大党员干部坚持在一线调查研究、在一线梳理思路、在一线跟踪服务、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监督考核、在一线锤炼能力、在一线培养感情、在一线转变作风。他们深入群众家中,住在重建现场,认真征询群众的意见建议,做到对“建什么”心中有数、对“怎么建”胸有成竹,确保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顺利推进。
“现在,每天都有干部来帮我们拆旧房、运垃圾、盖新房。”大草滩乡大草滩村村民漆旺喜说起双联干部帮他修房的事赞不绝口。
漳县各行业部门也充分发挥职能优势,改进作风,深入一线,积极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发改等部门开展重建项目管理培训,对各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副书记,5个重灾村、11个集中安置点、3个小城镇和交通沿线84个村驻村组长等进行了全方位、系统化培训。住建等部门开展工匠技能培训,聘请专家在13个乡镇分别举办灾后重建工匠技能培训班,发放《农民自建房屋技术指导手册》。工商等部门加强建材供应管理,设立建材物资销售点36个,优先保障城乡居民住房、教育和卫生等公共服务、市政工程等重点项目,并对县内各类建材市场和已开工重建项目建材供应渠道多次进行拉网式排查,对钢筋、水泥、机砖、商砼等建材物资监督抽样97批次,对不合格产品立即全部清出重建市场。工信等部门强化重建质量管理,抽调人员组成13个技术指导组深入各乡镇,指导农村居民住房重建。
为切实解决受灾群众住房重建资金困难问题,县里协调全县金融机构千方百计筹措信贷资金,降低贷款门槛,简化贷款手续,为每户重建户发放贷款5万元,贷款期限2年、利率下浮20%,已发放到位“安居宝”等各类贷款5078户2.06亿元。
截至目前,省市下达漳县的291个地震灾后重建项目,完成建设任务5个,开工建设的有126个。特别是农村居民住房重建项目已开工15782户,开工率98.6%,其中竣工6145户;维修加固开工15461户、开工率99.1%,其中竣工4885户。全县将在今年10月底前全面完成灾区群众建房任务,确保受灾户入住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