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灌+滴灌,张掖地税走出精准扶贫新路子

13.01.2016  11:32

  从最初的“城乡共建、结对帮扶”,到2012年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再到如今的“精准扶贫”工作,多年来,张掖地税积极承担和履行社会责任,致力于扶贫攻坚和扶弱济困,聚焦精准、精确帮扶,在不断探索中持续发力,走出了一条“大水漫灌”+“精准滴灌”的扶贫之路。

   政策“漫灌”+税惠“滴灌”

  “原来我们对惠农政策是两眼一抹黑,啥都不知道。这些年,税务局的干部时不时地发一些宣传单,跟我们讲政策,让我们知道并享受了不少的实惠……”一位村民炫耀似的讲起了十八大、新农合、大病统筹等政策。

  “地税局还向我们宣传国家惠农政策、举办法律讲座,通过政策辅导扶持了农村产业发展,开展法律讲座提升了农民的法律意识。”说起宣传,村支书高峨补充说道。

  张掖地税坚持把深化政策宣传引导作为“思想扶贫”的利器,充分发挥税务部门职能优势,形成了国家政策“漫灌”+税收政策“滴灌”的全方位扶贫宣传格局,利用税收宣传月、法制宣传日、进村入户等有利时机,有的放矢地开展“税法进乡村”、科普大篷车、法治宣讲、“政策礼包”等特色宣传活动,年发放宣传资料2600余份、开展政策宣讲15场次、接受群众咨询3600多人次,使强农惠农政策、农村税收优惠政策及新农合、养老保险、大病统筹等政策落户群众脑海,有效消融了农村贫弱的“思想根源”。

   帮扶“漫灌”+维稳“滴灌”

  “双联”行动中,张掖地税与8个村、465 户群众建立了联系,一户一户开展“漫灌”式摸底调查,因人而异“精准”制定帮扶措施,为群众解决了不少难事:因病致贫的,积极宣传新农合、大病救助等政策,主动帮助群众办理报销手续;因学致贫的,发动干部捐赠、协调企业捐资、联系公益组织援助,先后筹资26万多元予以帮助;缺乏劳动力的,协调办理农村低保138户落实“兜底”措施;缺乏启动资金的,宣传政策并协调办理创业贷款、妇女小额贷款、畜牧业养殖贷款2860万元扶持发展……

  化解矛盾、疏导民意是“双联”工作的又一大任务。张掖地税充分利用进村入户、座谈交流、意见征询等时机,全方位排查农村矛盾纠纷,集中汇总、分类调处,有效疏导了群众情绪。老上访户曹某这样看:“我以前上访主要是对政策不清楚,害怕他们把我给糊弄了,地税局的同志多次上门给我讲政策,并且最大限度的帮助我,现在我明白了政策规定,自然就不再上访了……”

   规划“漫灌”+文化“滴灌”

  “每年年初,市县地税局领导都会到村里和两委班子衔接帮扶计划,也会组织联户干部到群众家中征求意见和建议,根据群众的意愿确定帮扶项目和措施。”包村干部刘明说到。

  张掖地税坚持因地制宜、长远谋划,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吃透联系村情况的基础上,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制定了帮扶工作八年规划、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从通路、通水、通电、人居、环境等方面整体布局,抛开“花架子”精心部署实施了对帮扶村的整村定制,全系统累计投入帮扶资金302.97万元,协调物资资金3640.78万元,支持援建通村道路、人饮工程、健身广场、危房改造、养殖基地等帮扶项目49个,实打实地改善了联系村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帮扶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先后帮助修建通村公路6条36.4公里、文化广场5处、乡村大舞台2个,建设人畜饮水工程6处,援建养殖小区5个,村民卫生室6个,农家书屋8个,联系协调有线闭路电视入户80户,协调落实危房改造179户,建成“四化”示范村 3个,打造乡村旅游示范村2个,解决了群众行路难、吃水难、娱乐设施单一、精神文化匮乏等“老大难”问题,极大地丰富了农村群众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

 

   输血“漫灌”+造血“滴灌”

  “只输血,不造血,是无法真正断掉穷根、开掘富源的;只有因地制宜促进农村产业化发展,才能真正恢复农村的“造血功能”这是张掖地税干部在扶贫工作中的共识和体会。

  “万事开头难”,从最初支持落实种植、养殖补助资金,鼓励群众修建养殖暖棚、种植大棚,因地制宜发展种植、养殖产业开始,全力扶持农村产业发展,“精准”培育了规模养殖、玉米制种、高原夏菜、瓜菜制种、中药材种植、乡村旅游等7个特色主导产业,走出了扶持产业发展的第一步,帮助群众淘到了断掉穷根的第一桶金。

  随着主导产业的不断壮大,他们意识到农民个体小规模经营成本高、效益低,是农村发展、农民致富的“拦路虎”。为此,他们以培育产业带头人为支点,通过政策上宣传、项目上协调、资金上支持,扶持帮建了奶驴、牦牛、绵羊等规模养殖基地5个,引导成立了玉米、蔬菜、养殖等专业合作社6个,扶持养殖大户169户、产业带头人21户,引导联系村群众走上了规模化经营的道路,精确破解了发展瓶颈。

  再后来,他们发现知识、技术、科学才是农村积贫积弱的“根子”。针对这一“穷根”,他们坚持“扶智”与扶贫结合,捐赠农业科技图书8000多册援建农家书屋8个,捐赠电脑41台援建党员电教室4个,利用冬季农闲、党员冬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契机,邀请专家举办种植、养殖、外出务工等培训42场次,通过“漫灌”式的培训开展了一场智力扶贫,切实增强了农民致富能力,农民脱贫步伐明显加快。2012-2014年,张掖市地税局帮扶的山丹县窑坡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了5154元、6108元、7146元,同比分别增长了13.88%、18.51%、17%。

   产业“漫灌”+作风“滴灌”

  多年来,从扶持产业到帮建项目,从改善人居到丰富精神,从实物帮扶到情感慰藉,从政策宣传到矛盾调处,张掖地税的扶贫动作遍及了思想扶贫、精神扶贫、产业扶贫、项目扶贫和智力扶贫各个方面,呈“大水漫灌”、星火燎原之势。然而,“火车跑得快、全靠头来带”,在全方位开展扶贫的同时,他们也没有忘记来一场精准的管理扶贫和基层治理扶贫。

  “以前,我们村委会连办公室都没有,老百姓也不管你村委会不村委会的,村干部根本没有啥威信,说了群众也不听。双联行动和精准扶贫实施后,地税局又是帮我们改造办公室,又是帮我们购置办公设备,还捐赠了电脑、电视、取暖设施,办公条件有了很大改善……”

  “我们村干部很多都是农民出身,根本不懂啥工作规矩。双联干部来了之后,和我们一起研究制定工作计划,讨论工作推进措施,村干部在老百姓心目中也有了威信……”

  “地税局帮我们完善了工作制度,组织了换届选举,监督我们公开公示帮扶资金的使用情况和项目建设情况,老百姓对我们的质疑也少了……”

  说起基层政权治理扶贫,联系村的干部们感受深刻。

  在做好基层政权治理扶贫的同时,张掖地税也把扶贫工作当作是锻炼干部、提升能力、转变作风的有效抓手,开展了一场针对自身的“作风扶贫”。地税干部坚持在扶贫工作中严格落实“八个不准”,以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为契机,深入田间地头走访群众1660多人次、征询意见132条,推动了“四风”问题整改。并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集中资金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促进了“严”“实”作风落实,队伍建设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夯实。

  因为上心,所以用心。多年来,张掖地税坚持把扶贫的事当作分内的事,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用心走出了一条精准扶贫之路,受到了联系村群众和当地党委、政府的一致好评。

 

 

白银市靖远县获“全国文冠果之乡”称号
   中新网甘肃新闻电  据甘肃林业网披露,商务之窗
兰州新区旅游接待量创新高
     2019年“十一”国庆黄金周期间,兰州新区旅游市场火爆,接待量再创新高,接待游客突破15.商务之窗
靖远举办第三届“小口大枣”采摘旅游节
      绿树爽朗映硕果,惠风和畅迎嘉宾。商务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