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变通制度 让游客在兰州多逗留些时日才是硬道理

21.07.2014  10:35

  变通制度让游客多逗留些时日才是硬道理

  兰州碑林与兰州地标性著名景点白塔山比邻而居,在白塔山的映衬下,其知名度、文化和旅游功能日显,成为兰州市彰显文化底蕴和历史沉淀的一个良好载体。碑林只有用来观赏和交流,其价值才会得到较好发挥。碑林有关管理部门将没持有效身份证件的游客拒之门外,是依规办事,但却不能算是人性化服务。要明白,如何很好地服务于游客,让游客在兰州多逗留些时日,多给兰州创些效益才是实打实的硬道理。

  据《兰州晨报》报道,日前,网友詹女士和朋友们慕名爬山到兰州碑林,到了门口居然被告知要持身份证才能进入,让很多仰慕碑林却没带证的游人败兴而归。这样的无奈也常常发生在很多兰州市民身上。兰州碑林的工作人员称,管理方只是执行政府的规定,且由于“景区狭小、查验身份证能限制社会闲散人员进入景区,对景区能做到很好的保护。”

  的确,碑林工作人员不折不扣执行政府有关规定没错,因为如果每个部门都这样不折不扣严格依法行政,那将是市民之福。问题是,用查验身份证来保护景区的办法值得商榷。有身份证件的人进入景区,不一定不损坏景区;没有身份证的人进入景区,不一定不保护景区。如此说来,用身份证管理游客保护景区的措施显得不可靠,对游客而言是被一种制度剥夺了参观游览权。与其用僵化的形式来挫伤游客的感情,何不用灵活有效的服务取代僵硬的制度,为“中国西北游出发在兰州”做点好事,博得省内外游客的一片赞美之声呢?

  打开有关介绍兰州的书籍或网站,有关赞美、夸奖兰州的文字比比皆是,信手拈来,兰州人也都会对名胜美景如数家珍般地娓娓道来。一些游客不辞辛苦爬北山观赏兰州碑林,本来是兰州市有关部门求之不得的介绍和宣传兰州的良好机会,但这样的好时机,却被碑林管理方依据有关规定白白浪费掉了,甚是可惜。为了兰州市的旅游发展,我们能否变通相关制度,用灵活的服务来迎接八方来客,让兰州再添一张名片不更好吗?

  张继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