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扫话家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在春雨贵如油的兰州这种迷人的场景不多见。然而今年农历早春二月老天格外眷顾黄河之都,清明前后喜得两场“雨纷纷”的景象,雨虽不大却催开百花滋润庄稼温馨宜人。
每每到了清明节,无尽的哀思便占据了我们的心头,情不自禁地投入传统习俗的怀抱,在这个“气清景明”的节气独有的氛围里庄严地寻根问祖,虔诚地祭奠缅怀,深刻地感受人间薪火传承的亘古不变。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一到,气温渐高大地回暖春雨潇潇万物复苏,是春耕春种的千金时刻。家乡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说明自古以来先民们就以清明来安排农事活动。清明时节,天朗气晴春光明媚春风和煦草木吐绿,也是春游、放风筝的好时候,所以人们又称清明为踏青节风筝节。
清明节成为重要的祭祖扫墓的节日始于周代渐成传统,历2500年而兴盛不衰,祭扫的内容形式日益丰富充实。我们家乡的习俗是春分过后清明之前这半月期间是祭祖扫墓的日子。没过三年的新坟在春分后一周内祭扫;时过三年的老坟在清明前一周内祭扫;远方的亲人都要回家参加祭扫活动缅怀先祖慎终追远。国家正式确定清明节为全民法定假日后,使祭祖扫墓活动更具人文关怀更加方便,后人们欢欣鼓舞先人们窃喜九泉。
我们家族清明祭祖扫墓活动历来由年长的一辈组织家家参与统一祭扫。这一不成文的规矩已有数十年的传统。今年年初,老一辈商议决定把清明祭扫等家族重大事项的安排组织权下放给年轻一代,并指定由排行老大二老三的组成理事会全权负责。3个年届不惑的年轻人谨慎行事,在传承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颖的改革意见,得到老一辈的首肯后用短信“颁令执行”。首先确定祭扫时间为3月28日星期六,是春分和清明的中间,既兼顾新坟老坟的习俗,又照顾到上班族上学孩童的参与,皆大欢喜。其二,倡导用鲜花和自制的花篮花束花环来祭祖,尽量不买或少买五花八门胡编乱印的纸钱,逐渐向低碳文明祭扫过渡,既经济又环保。其三,每家带两份或炒或凉拌的自制菜,既当祭品,祭祖完毕又可野餐。减少专为祭扫人员做饭的劳累负担,使更多的人参与到祭扫活动中来。
我们一行18人分乘4辆车从兰州出发经榆中县城直奔龛谷山下老庄。在路过陈家庄时,大伯三爷尕爸等老一辈要停车去看望91岁的姑奶。忘了是谁劝了一句:理事会要求9点到达,在出城时堵车耽误了半小时,时间非常紧,不是腊月十八日姑奶孙子结婚刚见过吗?父辈们听不进劝坚持进去看望姑奶,送上礼物食品问候和祝福。姑奶是家族祖父辈唯一的亲人了,她老人家精神矍铄耳聪目明步履稳健,看到娘家来了侄儿孙子重孙三代一大帮人高兴得嘴都合不拢了,亲亲这个摸摸那个,温馨的亲情充满农家小院,溢向小村巷道的角角落落。管中窥豹,可以想见,父辈是怎样孝敬他们的父母双亲!
各路人马到齐10点整,立即出发:上坟。清点了一下,父辈伯叔婶妈11人齐刷刷全到,子一辈兄弟10个全到,妯娌9人到7人,孙子8人到6人。缺席的4人是两个媳妇照顾两个补课的孙子。全家族38人实到34人,确属不易,是清明祭扫参加人数最多成员到的最齐茬的一次。尕爸称赞:小将出马,一个顶俩,不简单!
男女老少30多人熙熙攘攘、浩浩荡荡,提篮的端盘的捧着花的扛着铣的,庄严地去祭祖扫墓,愉快地去春游聚会。
老庄地处南山山麓,背阳家乡的春色较兰州略显羞涩。但见田野里冬麦返青碧绿如茵,路旁杏花含苞待放,花蕾白里透粉粉里透红仿佛吹弹可破。行走不到两里路,便来到祖茔。是一块地膜覆盖的玉米地,没有坟头,据说是上世纪70至80年代平田整地时平的。南边高高的田埂上三五簇毛儿刺顽强地茂盛着,标志着祖茔的位置。按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习俗,我们家族祭祖扫墓程序分四步。第一步祭后土。在坟茔后土上香焚黄祭酒,有时还加祭文。这是祝祷土神管好坟茔免遭鼠蚁凿洞致水患毁棺。第二步祭祖先。在明堂前上香燃烛焚黄祭酒献祭品献花。祭品有酒肉、茶果、糕点等,家乡人特别喜欢献甜醅子,既有让先人品尝后人甜蜜生活的意思,亦有祈祷先人保佑后人“发酵”腾达生活更加美满幸福的愿望。第三步是添土挂纸插花。坟茔神圣,平日里绝不可随便动土,唯有清明扫墓时方可给坟头添土压黄表,给坟茔四角添土压黄表。四周树木刺丛挂上了或黄或白剪成铜钱状的纸串,微风吹来摇曳飞舞昭告世人此门人丁兴香火旺。鲜花插在坟头,活亦好,枯无妨。第四步焚化纸钱。将各家带来的面额大大小小图案形形色色纸质优优劣劣的各种纸钱搓开堆于坟茔堂口,徐徐点燃,用木棍轻轻挑动,直至最后一片燃成灰烬。众人跪拜、磕头、起立,拱手作揖。
乘祭后土、添土挂纸的空儿,83岁的大伯告诉大家:我们家族的祖坟有100多年了,高祖奶立主,依次下来是曾祖辈、祖父辈、父辈共4代20余棺。小时候听爷爷说我们的根在山西大槐树。爷爷生于光绪十四年也就是1888年。究竟什么年代,由哪位先祖的手里迁来甘肃,中间又流徙过哪些地方,高祖爷为何没葬在祖坟,他的坟在哪里等等问题,没有听爷爷说过,没有家谱,说不清楚。我们老了,整理家族史的任务就寄希望于你们了,动手要赶快,趁着我们活着还能提供一些资料。
祭扫点共9处,老坟附近有7处,另两处相距30里。新“掌门人”都事先考虑到安排好车辆前往祭扫,紧紧张张奔波3小时终于在下午1点时祭扫完毕。
按照3人小组的安排进入最后项:墓地野餐、聚会聊天,讲家史,说家风。于是铺上报纸塑料,摆上各家带来的精美菜肴、特色吃食、好酒饮料、各种水果糕点、猪肘子、火腿肠、酿皮、鸡蛋、花卷馒头等等,令人眼花缭乱数都数不过来。众人席地而坐围成一个大圈。天蓝地阔风清云飘鸟语花香莺歌燕舞,阳光那么灿烂,风景这边独好,真是天然农家乐!主持人热情洋溢致词: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家族成员一年也见不了几回,就是春节也忙着东奔西跑串亲戚难得聚在一起。今天一大家人来得这么齐,怎不抓住机会欢饮畅叙一番!希望老中少三代人尽情地吃喝尽情地叙谈尽情地享受亲情享受自然。
吃着,喝着,说着,笑着,你给他夹菜,他给你搛肉。一家一家向老一辈敬酒,兄弟们妯娌间划拳行令推杯换盏,开车的以茶水代酒,确保行车安全。欢声笑语响半川,人和家睦乐融融。不知不觉两个小时过去了。主持人提议请伯叔婶妈们给子孙两代讲一讲家史吧。大伯说在上坟过程中说了很多就再不讲了。二伯说:我们的曾祖父生了3个儿子,我们的爷爷排行老三。今天来的这一大家子都是三爷爷的后人。曾祖父去世早,爷爷十二三岁就务庄稼农活。他非常孝顺曾祖母又恭敬谦让两位老哥。十几口人的大家庭他是主要劳力,每天使唤两对牲口耕地,上午一对骡子,下午一对牛,爷爷曾风趣地给我们说:骡子和牛耕半天地歇半天,我比畜牲都辛苦!确实把爷爷苦死累死了。可是他很乐观,到晚上还要到10里外的彭庄拜师学武艺。大伯母不等二伯说完就讲话了:听婆婆说奶奶心肠软,常背着爷爷周济左邻右舍,要饭的来了有饭给饭没饭就抓给几把面。四爸说:爷爷能记住庄上各家娃娃出生的日子,不光是记性好,是爷爷有善心爱心。五爸说:我爹和大大一辈子没拌过嘴,我妈和大妈从来没红过脸。你一言他一语说个不停。讲的都是极平凡的事。平凡中孕育着伟大,不凡中折射着光芒。主持人说:时间不早了,现在让三爸作个总结。三爸幽默地说:总结是你们3人小组的事,我发我的言,只讲两句话。第一句是良好家风要传承。祖辈们平凡事迹辉映着中华传统美德,就是我们的家风,概括成八个字:“爱、善、孝、和、勤、俭、诚、乐”。子子孙孙要牢记身体力行;世世代代要继承发扬光大。第二句是我们的担心是多余的。今天的祭祖扫墓活动安排周详井井有条很有意义,比我们老一辈强多了。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一浪更比一浪高,一代更比一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