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通越走越近基金业“心跳加速”
资料图片
“沪港通”是中国内地循序渐进开放资本市场的一大创新,旨在以最小的制度成本,换取最大的市场成效。即两地市场尽可能地保留沿用自身市场的法律、法规、交易习惯,同时尽可能地降低对投资者的限制因素,让市场力量发挥决定性作用,实现最大幅度的中国资本市场的双向开放。“沪港通”推出后,对内地的公募基金公司有何种影响?会带来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是资本市场需探讨的主要问题。据新华网两大挑战
挑战之一:公募QDII产品或进一步边缘化。首只QDII基金于2006年底成立,进入2007年,南方、华夏、嘉实、上投摩根4家基金公司分别推出各自的QDII基金。截至2014年6月底,这4只首批出海的QDII基金单位净值分别为0.779元、0.879元、0.637元、0.595元。首批接近1200亿元的QDII基金投资者整体亏损严重。截至2014年6月底数据,2008年后成立的81只QDII基金平均规模仅为1.36亿元,甚至有7只不足1000万元,成为迷你基金。
“沪港通”与QDII基金完全是平行关系,不占用QDII额度,且参与方式灵活,虽有总额度和日额度限制但均为买卖轧差之后的净额。预期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内地投资者通过“沪港通”投资港股以满足国际化配置的需求。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讲,“沪港通”是QDII基金的替代品,QDII基金如不继续创新并提升主动管理能力,将会进一步边缘化。
挑战之二:资金流向大盘蓝筹,基金公司业绩分化,小盘股基金面临业绩压力。“沪港通”无疑将为A股市场带来增量资金,但增量资金最终流向哪里?香港以机构投资者为主,这部分投资者秉持价值投资观念,投资风格稳健,更加偏好青睐低估值和高股息率的蓝筹大盘股标的。“沪港通”资金一旦流向大盘蓝筹,将导致两地同一公司或可比公司的股票估值水平趋于一致,对A股大盘蓝筹股有一定的估值修复作用,而对内地估值过高的小盘股则可能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即折价的向上修正,溢价的向下修正原则。最终对于公募基金而言,预计“沪港通”出台之前,重仓大盘股的基金将迎来多轮业绩爆发的脉冲式行情,而重仓小盘股的基金将丧失本次行情机会,不同基金公司之间可能会出现业绩分化,后者将面临较大的业绩压力。而“沪港通”实质性实施之时,预计股价获利空间已经不大,获利盘将伺机离场,大盘蓝筹行情将结束。
三大机遇
机遇之一:公募基金或将迎来发行新产品的机会。发行“沪港通”基金的优势在于以下几点:首先,“沪港通”基金不需占用QDII额度,而QDII额度相对于基金公司是稀缺资源;其次,传统的QDII产品只能全部投向境外,不能境内和境外两部分分散投资,而“沪港通”则不存在这个问题,可以跨沪港两地投资;最后,相比较港股通个人投资者50万人民币的高起点,公募基金的低门槛和主动管理能力无疑具有很大优势。
机遇之二:双向的“沪港通”或将打开套利之门,为基金带来套利机会。大量卖方研究关注了A-H股折溢价问题,并指出了这其中明显存在的套利机会。“沪港通”所带来的套利机会远远不止AH股配对交易一种,由于沪港两市的资金成本(香港市场资金成本更低)、估值方式(源于流动性、投资者结构等差异)、交易时间(每日交易时长差异、节假日差异等)、交易制度(T+0和T+1差异、涨跌停板差异等)等方面差异,以及沪港通与QFII/RQFII的制度差异,可能带来一系列的套利机会。
机遇之三:投资机会。“沪港通”为A股和H股的多个行业和个股带来了投资机会。“沪港通”使得沪港两市互通有无,稀缺带来投资机会。此外,符合海外投资者投资偏好的高市值、低估值、高股息收益率的股票,以及A-H股同上市公司、且具有高折价/溢价的个股,都有可能蕴藏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