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民族贫困县的新变 天水张家川走出富民和谐发展之路

24.07.2014  08:59

  原标题:一个民族贫困县的巨变

  ——张家川走出富民和谐发展之路

  记者 牛彦君

  月弯弯,山弯弯,秦人牧马原,三国街亭关,林海望无边,草原碧连天,这是我家园,这是我家园……这,吟唱的是美丽的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张家川县是陇东南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唯一的民族县,也是一个国扶贫困县。

  如今,在瑰丽的回乡风情园里,飞鸟掠过清澈的湖面;在宽敞的广场上,人们尽情地跳着健身舞;在广阔的田野,畜牧养殖场星罗棋布……

  这里的干部群众说,张家川的巨大变化得益于“走特色路、打民族牌、唱富民曲、建和谐县”的发展方略。

  走特色路:面临的困难是动态的,发展的潜力和后劲依然很大

  长期以来,张家川县域经济的发展受到的制约,可谓共性和特色同在:由于受自然、历史、发展基础等因素的制约,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十分滞后;自然条件差、经济总量小、贫困面大、基础设施滞后、社会事业发展缓慢是基本县情;全面小康的实现程度,比全国、全省都要低。

  面对客观县情,县委县政府认为面临的困难是动态的,发展的潜力和后劲依然很大。

  县委书记刘长江说,这一判断,源于对张家川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有利条件的分析:

  国家将张家川县列入六盘山区特殊困难地区予以重点扶持,省政府出台支持张家川经济社会发展16条意见,天水市委市政府支持张家川县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出台20条意见;

  国内外产业正在加快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张家川县的独特资源、特殊政策、市场和劳动力成本等十分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借力发展的空间广阔;

  从县内态势看,张家川有五大有利条件,一是畜牧产业有基础,二是矿产资源有存量,三是旅游发展有特色,四是清真食品有市场,五是民族团结有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我省将张家川县纳入全省10个“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建设示范县之一,为全县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机遇。

  打民族牌:发展之路深深印上了民族风情,国际视野彰显其中

  “我们村有127户在外开餐馆,几乎占全村户数的三分之一,以湖北最多,北京和兰州也不少。”木河乡庄河村党支部书记马继东告诉记者。

  “张家川要发展,满世界开饭馆。”走南闯北的张家川人靠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将本地的特色清真饮食推向全国各地。

  县里鼓励各村已开办清真餐饮服务业的农户帮助带动其他农户积极发展清真餐饮服务业,以入股或独自经营的方式,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努力促进群众增收。

  目前,张家川人已在20多个省会城市和200多个大中城市发展清真餐馆10744家、宾馆693家,从业人员达5.1万人,年创收8亿元以上,清真餐饮服务业对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达51%以上。

  县里还充分发挥民族地区群众擅长皮毛加工贩运的传统优势,坚持因势利导,加大政策支持引导力度,采取引龙头、强货栈、扶贩运的办法,强力促进皮毛加工贩运业发展。到目前,全县共发展皮毛加工户502户,皮毛贩运户2261户,引进皮毛加工龙头企业6户。

  “打民族牌,还要有国际视野。”刘长江举例说,渠子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张家川第一个跨区域调水解决农村饮水问题的项目,得到了国家和国际社会的援助。工程总投资517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85万元,阿联酋迪拜政府援助100万元,地方政府和受益群众自筹132万元。这项工程的竣工,标志着张家川县农村饮水工作由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向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并举的转变,也拉开了张家川县大规模集中解决群众饮水安全的序幕。

  不仅如此,张家川县还组团参加马来西亚郑和会展暨中国国际经贸博览会,介绍宣传张家川县基本情况、自然资源和招商引资项目及张家川清真熟肉、调味品、阿胶系列产品和天水雕漆、甘谷麻鞋、麦积元龙花椒等名优特产品,一时间参观咨询的人络绎不绝,为天水名优土特产品走出国门做了广泛的宣传。

  唱富民曲: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壮大,助推转型跨越

  “两人一头牛温饱就不愁,一人一头牛生活就无忧,一人两头牛日子乐悠悠。”这是张家川县闫家乡畜牧产业的发展目标。

  闫家乡车古村村民马建康是当地的养牛大户。他抓住政策机遇,运用科学的养殖技术,牛存栏达到百头,固定资产200多万元。在他的示范带动下,目前,车古村存栏10头以上的养殖户就有30多家,养牛已成为车古村的致富产业。

  在个人致富的同时,他还琢磨起了地标品牌的大事。他于去年成功注册红花牛养殖场。

  今年,张家川县以东部马鹿、闫家等6乡镇25个林缘山区村为重点,启动建设东部基础母牛繁育示范区。为了解决养牛资金短缺的问题,县财政计划为每个村注入资金50万元,同时配套扶贫互助资金,力争使每个试点村的互助资金达到100万元,方便贫困村贫困养殖户借贷。为了扩大养殖规模,提高农民收入,全面落实“三免两补一贴一基金”基础母牛繁育扶持政策,通过免费服务、直接补助等形式,鼓励广大养殖户开展肉牛良种繁育基础工作,提升“张家川红花牛”种源供给能力。

  张家川县委副书记、县长马中奇说,县里将利用3年时间,夯实肉牛产业基础,扩充能繁母牛种群,打响“张家川红花牛”国家级地标品牌,把张家川打造成国家级肉牛产业科技示范县。

  今年,张家川县依托东部矿产、中部清真食品和西部皮毛加工贸易“三大工业园区”招大引强,提出了“抓园区、强基础”和“抓六大、带六小”的工业发展思路,促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目前,太极集团羲皇阿胶、天润100兆瓦风力发电等一批大企业、大项目成功落户张家川,带动发展了500吨清真明胶生产线、“伊味思”迁建等项目。

  同时,县城至恭门火车站二级公路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年内将实施36条65公里农村道路通畅工程,新修农田主干道62.4公里。

  建和谐县: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张家川县是一个民族宗教大县,全县有伊斯兰教、佛教、道教、基督教等宗教活动场所541处。

  始终保持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稳定是建设“两个共同”示范县最大的政治任务。张家川县深入开展“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四个维护”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举办党政干部政策理论和法律法规培训班、特邀省内学者开展统战民族宗教问题讲座、组织乡村干部、宗教人士外出考察学习,在全县乡镇、机关、单位、学校、社区、企业及宗教场所开展了“法律七进”示范点创建活动。

  张家川县伊斯兰文化研究交流中心主任兼张家川回乡风情园清真寺教长李元珍阿訇告诉记者,县委明确提出的清真寺三大功能的定位,使清真寺由原来单一的宗教功能转变成了传播先进文化、普及科学知识、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法律知识的阵地以及为群众服务的社区。

  可以说,张家川把加强民族宗教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为创建活动的重中之重,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紧紧围绕民族工作主题,广泛深入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