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民委网站】甘肃精准扶贫向民族地区发力
甘肃省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特别是民族地区在全国都是典型的。党的十八以来,甘肃省委、省政府强化顶层设计,先后实施了三大精准扶贫行动,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措施,努力探索出具有甘肃特色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之路。
一是高位推动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深入民族地区带头调查研究,带头谋划指导,带头督促检查,带头狠抓落实,在全省发出了强烈的攻坚信号。2015年,省委书记王三运在甘南藏区调研时指出“全面小康路上绝不能让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群众掉队”。省长刘伟平在甘南藏区调研时强调,“决不让甘南藏区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路上掉队”。省级四大班子领导也分别用3个多月时间,分赴六盘山区、藏区和“插花”型贫困地区,开展了两轮扶贫大调研,示范引领了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扶贫开发上。在高位推动下省民委紧跟形势在双联点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召开了双联行动与精准扶贫现场会,着力推进“精准扶贫”与“双联行动”深度融合,有力助推了张家川县双联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是形成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整体合力。民族地区扶贫开发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也是甘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甘肃省坚持把实施精准扶贫作为顶层设计进行战略谋划,在工作抓手上,着眼“谁来精准”,开展了省市县乡四级联动、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特困户的双联行动,40多万干部下基层,民族地区贫困村贫困户联系全覆盖。着眼于“精准什么”,开展了“1236”扶贫攻坚行动,“六大突破”抓住了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瓶颈问题,这两年民族地区进入减少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群众增收多的时期,民族地区贫困人口减贫23.28万人。着眼于“怎么精准”,开展了“1+17”精准扶贫行动,出台了“纲”“目”结合、系统配套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实施以民族地区为重点的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打出一套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组合拳,确保民族地区与全国全省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是精准政策优先向民族地区倾斜。省财政对民族地区均衡性转移支付补助系数高于其他地区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以上,每年安排民族地区建设专项资金3.1亿元,督促落实省内对口帮扶资金1.5亿元以上,支持民族地区重大基础社会和民生项目建设。今年,按照推进“1236”扶贫攻坚行政资金整合方案,整合省级20个部门有关扶贫项目资金,用于民族地区74.7亿元,占切块到县资金的18.3%;省财政与银行联手打造“精准扶贫贷款”,为建档立卡用户发放额度1-5万元、限期1-3年的贷款,银行对农户免抵押、免担保,省财政全程全额贴息。目前民族地区已发放贷款32.3亿元,惠及农户7.4万户、31.5万贫困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