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榆中女子建窑洞农庄 寻黄土高原生活记忆

18.01.2018  22:41

  中新网兰州1月18日电 (张婧 魏建军)“窑洞对于生活在黄土高原的我来说,既熟悉又陌生。”56岁的刘翠芳一直向往小时候住过的窑洞。

  2017年,甘肃榆中县大营乡人刘翠芳在兰州打拼了多年后,重返家乡投资建了数孔窑洞农庄。她告诉记者,建窑洞宾馆主要是让一些年老的人找寻记忆,让年轻人体验农村生活。

窑洞窗户是半圆形的,雕工精致的木条把窗户隔成一个个小方格。窗户上贴满剪纸,格外喜庆。 张婧 摄

  刘翠芳婚后和丈夫一起在兰州郊区做煤炭批发生意,眼看日子过得好起来的时候,丈夫突然得了绝症去世。

  记者见到刘翠芳时,她正在和窑洞农庄的服务员一起整理沙发垫,她手上拿着垫子左右比划,嘴里不停念叨,“量尺寸那天我有事不在,做出来的大小就不合适,要返工重做。”大半辈子在外奔波的刘翠芳近几个月更是停不下来,农庄大到每一件家具,小到每一个碟子的购置,她都要亲自选定。

  与大多数农村妇女不同,刘翠芳是个很要强的人。丈夫离开后,30多岁的她就一人带着两个还未成年的孩子,将他们抚养带大。不善言谈的她说起自己早年的经历,还是止不住的泪眼盈盈,“我就是不愿意让别人看低我,就算再苦再累,我也能自己把娃养大。

  刘翠芳一直有个心愿,想做具有黄土高原特色并且能帮助自己家乡的事业。刘翠芳说,窑洞里承载着她的童年记忆,小时候住在窑洞里,窗户是半圆形的,雕工精致的木条把窗户隔成一个个小方格。“我是看着奶奶剪窗花长大的,记忆最深刻的是我们把剪好的窗花一起贴在窗户纸上,我就趴在炕上从窗花镂空处看着窗外。

  这也是刘翠芳去年返乡创业经营窑洞特色农庄的初衷,“我想让我们这一辈人能在这里有所回忆,也想让没经历过窑洞生活的年轻人了解我们黄土高原的风土人情。”刘翠芳称。

  刘翠芳经营的陇瑞源农庄地处榆中县三角城乡龚家屲村,农庄共建三层,一二楼以餐饮为主,三楼住宿。夜晚远眺农庄,一栋坐落在大山深处的农家“小别墅”呈现在眼前,大红灯笼高高挂,透过窗户感受窑洞里冒着热气的暖锅子、杂粮糕点、搅团等农家饭。

考虑到安全卫生等因素,农庄做出与土炕样子一模一样的床,供顾客体验。 张婧 摄

  “除了回忆,我还想方设法让当地的乡亲们在家门口挣一点钱,日子好过一些。”刘翠芳介绍,农庄有近10亩供采摘及观赏的蔬菜花卉大棚,该村农户可以选择到大棚打短工赚工资。同时,村里还20多人在农庄餐饮部上班做农家饭,给顾客推介当地特色美食文化。农庄所需用的一切蔬菜肉蛋来源在保质的前提下优先照顾当地村民。

  刘翠芳的大儿子丁宁向记者介绍,自己母亲这么多年很不容易,现在他会帮着母亲打点农庄的生意。

  来消费的顾客都是奔着山庄的“窑洞”“农家饭”“剪纸”等乡村特色,丁宁说,许多消费者对农庄“土炕”和农家饭赞不绝口,还有一些家长带着自己孩子去,让小孩了解父辈小时候的生活和黄土高原的文化。

  “土炕”是北方人用土坯或砖砌成睡觉用的长方台,上面铺席,下面有孔道,跟烟囱相通,还可以烧火取暖。丁宁介绍,“考虑到安全卫生等因素,我们做出了与‘土炕’样子一模一样的床,供顾客体验。

  榆中县位于甘肃中部,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地带。这里的人们曾依山挖出窑洞居住,后演变为用土坯箍窑洞居住。而今,绝大多数农户已告别了窑洞生活。(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杜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