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枚公章“革”进国家博物馆
9月1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天津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办事大厅,见证封存109枚审批公章。刘震摄
11月15日,国家博物馆工作人员搬走天津滨海新区109枚封存审批公章。新华社发
11月15日,国家博物馆收藏天津滨海新区109枚封存审批公章。刘嘉琦摄
国务院一年多来已先后取消和下放7批共632项行政审批等事项,掀简政放权“风暴”
11月15日下午1时,一辆黑色轿车,从天津市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的办公楼出发,两个多小时后,它驶入了天安门东侧的中国国家博物馆。
车里,是109枚已经废弃的公章。“这些公章是政府简政放权的生动见证,也是中国当代改革开放史的重要文物。”国家博物馆党委书记、副馆长黄振春专程赶到天津接收这些公章。
从外形上看,这些公章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它们中的绝大部分由木头或塑料制成,最大的有拳头般大小。有些印章使用了多年,红墨的印迹已经侵入到木头的纹理中。它们都被封存在一个长方形的透明玻璃箱子里,上面贴着一张白色的封条。
为这些公章贴上封条的人是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局长张铁军,而见证这一封章过程的人,则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
那天是9月11日,李克强赴天津考察调研,其中一站正是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的办事大厅。4个月前,滨海新区成立了全国首个“行政审批局”,将分散在18个不同单位的216项审批职责归并到一个部门,由1枚公章取代了109枚公章。
在服务大厅里,李克强走到这些被摆放在透明箱子里的旧公章前,仔细向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局长张铁军询问了这项改革到底有哪些效果,能为老百姓减少多少办事成本。最后,他看着张铁军为装满公章的玻璃箱贴上一张写有当天日期的白色封条。
“这些公章今天被贴上了封条,就绝不能再打开,再也不能变相给老百姓‘设门槛’。”李克强叮嘱道。
这是李克强的行事风格。事实上,自就任国务院总理起,他就坚定表示出要将那些冗余的政府审批权“关进笼子”的决心。他不遗余力推动简政放权,并将此视作本届政府的“当头炮”。他在许多场合表达出对于公务人员“迷恋”审批权力的反感。有一次,在国务院常务会上,他公开批评有些部门的工作人员“会批不会管”,“好像只会在办公室‘画圈’”。
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一位负责人,曾经统计过本届政府成立以来,李克强总理以及其他国务院领导同志对这项改革的亲笔批示数量——150件,几乎平均每4天就有一件。过去一年多来,国务院已经先后取消和下放7批共632项行政审批等事项,有人甚至用“风暴”等字眼来形容这场改革的强度。
在一些观察者看来,李克强赴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的行程,再一次彰显出他大力削减审批权力换取改革红利的决心。在见证封章的前一天,李克强出席在天津举办的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面对多国元首和政府首脑,中国总理明确提出,要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力争用更短的时间完成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5年任务。
他说,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未有穷期,政府要带头自我革命,“开弓没有回头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