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扶贫“大格局”助力三农“强富美”

09.02.2015  10:44

    原标题:构建扶贫“大格局”助力三农“强富美” 今年我市农业产业将全面提速增效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新华网甘肃频道消息 去年,全市整合投入各类帮扶资金5.92亿元,实施项目941个,超额完成贫困村整村脱贫任务。实施设施农业、肉羊产业、土地流转、环境整治“四个千万”扶持政策,新增设施农业1.1万亩、肉羊24万只、土地流转18万亩,建成10个省级、20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和85个环境整洁村,解决农村10.91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今年,如何在新常态中让农业提速增效和帮助农民增收?以及如何推进扶贫攻坚和“双联”行动向纵深发展?成为“两会”期间相关部门和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打造六大产业推动现代农业提速增效

    1月27日召开的全市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在去年的基础上,今年我市将主要精力放在农业产业的“提质增效”上,下大力气解决“有规模无优势、有优势无品牌、有品牌无产品”的问题。以中药材、百合、玫瑰、草食畜禽、高原夏菜、苗木“六大产业”为重点,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依靠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和科技进步,对产业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市场化、规模化、标准化、科学化水平。

    在稳定种植规模的基础上,高原夏菜将重点在良种良法配套、产品质量提升、市场品牌开拓上下工夫,总产量稳定在280万吨左右;力争到2016年,把榆中北山打造成全省重要的中药材生产、加工基地;将积极推动全国百合、玫瑰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集中精力研发、生产一批百合精华 料、百合营液、百合功能饮养含片和玫瑰饮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附加值高的精深产品,搭建电子商务快车,进入消费市场,努力提升“兰州百合”和“苦水玫瑰”的经济效益和品牌效益。

    进一步加快永登“肉羊大县”建设、积极引进培育扶持重点畜禽屠宰、深加工等养殖龙头企业,培育“甘草羊”“七山羊”等优质畜产品品牌,提高畜禽产品附加值;加快建设红古万亩林木种苗繁育基地,引导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力争今年林下经济产值达到2.6亿元以上。

     实现整村脱贫构建扶贫攻坚“大格局

    马场村曾经是七里河区阿干镇比较有名的贫困村,以前村民出行只能靠一条崎岖蜿蜒的山路,而且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如今,该村不仅有了宽敞、干净、漂亮的水泥硬化路,还有了健身广场、太阳能路灯等配套设施。马场村党支部书记李玉峰告诉记者,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扶贫措施,马场村已经实现了整村脱贫。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扶贫攻坚作为补齐“三农”短板的突破口,不断转变方式,创新机制,加大投入,促使双联行动和扶贫攻坚深度融合、同频共振,截至目前,全市已经有209个村实现了“整村脱贫”,城关、七里河、皋兰实现了“整区整县脱贫”,减少贫困人口27万。其中,去年实现了104个贫困村整村脱贫、皋兰县整县脱贫,减少贫困人口12万人。

    记者从市农委了解到,今年我市将完成91个贫困村整村脱贫,减少农村贫困人口4.8万人。我市将把整村脱贫作为扶贫攻坚的平台,以县为单位按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整合专项、行业、社会三大扶贫资源,集中攻坚,确保年底91个贫困村整村脱贫,榆中、永登、七里河整县(区)脱贫,全市整体脱贫。

    并围绕减贫目标,做好建档立卡工作,争取实施41个整村推进项目,把整村推进等扶贫项目和整村脱贫有机结合,把扶贫项目和培训任务精准安排到村、到户、到人,变大水漫灌为精确滴灌,实施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考核。据悉,今年我市将帮扶300个贫困村,重点帮扶91个脱贫村和10个重点监控村。

     助农民增收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产业融合发展已成为我市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这几年来,每年我会租300亩地,全部种上苜蓿进行散养土鸡,一年下来能赚四五十万元。”榆中北山农民张巨爱告诉记者,他养的土鸡主要销售给兴隆山一带的农家乐,而且当地政府还准备将他的土鸡做成“土特产”打向全国市场。在张巨爱的影响和带动下,当地很多农民走上了致富之路。据了解,去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67元,增长13.4%,净增953元,增量创历史新高。

    记者从市委农工办了解到,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收入,今年我市将通过深入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积极拓展农业外部增收渠道,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都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年内,我市计划建成旅游示范村8个,创建、改造农家乐500个。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积极引进中小企业,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同时,引导工商企业投资发展种子种苗、饲料肥料等生产资料供应、农机作业、农产品加工物流等适合企业化经营的农业服务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有资质的经营性服务组织从事农业公益性服务。积极培育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社,解决家庭机械作业难题,提高农机使用效率。积极推进供销社合作改革发展,支持供销社发展农资、农产品流通等服务业。

    还通过出台生态建设、水利建设的奖补政策,推动规模化、园区化、连片化、集约化发展。推进农业补贴向重要农产品、主产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保障增产增收。

     改善人居环境推进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

    据了解,去年我市坚持把改善农村面貌作为提升美丽乡村的切入点,启动实施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共整合各类资金5.7亿多元,建成了10个省级美丽乡村、20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和85个环境整洁村。建成农村公路596公里,解决10.91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新增营造林10.09万亩,农村面貌和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

    今年,我市将以铁路沿线、公路沿线、河流沿线以及城市周边、新区周边、景区周边为重点,创建10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建成20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实施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利用5年时间,使20%行政村的垃圾得到无害化处理。

    同时,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改善农村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建成农村标准化学校20所,标准化教学点30个。新建140个“乡村舞台”,建成100个文化活动室、100个农村全民健身场地,实现贫困村文化活动室全覆盖。加大县乡村道路养护力度,改建农村公路500公里,建制村通畅率达到100%,率先实现农村公路全覆盖,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达到85%。

    还将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新建集中式供水工程33处,解决6.9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加快农村卫生改厕步伐,年内农村卫生改厕率将达到63%。实施差异化补贴政策,完成农村危房改造5000户。深入推进农村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工程,行政村通宽带比例将达到80%,基层信息服务组织体系覆盖所有乡镇和80%以上的行政村。(记者 魏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