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期翔:勤学苦练放飞中国梦

28.05.2014  19:35

      一头短短的花白头发,却显得格外精神;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深邃的目光中透着十足的坚定;一张布满皱纹的脸,写着曾经岁月的沧桑;粗糙大手中的茶杯,散发出淡淡的清香。一位年过古稀的老人,用低沉而铿锵有力的声音表达着对母校、事业和国家的深深的爱。
      他,就是我校电力机车专业59级的杨期翔校友——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多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铁道部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等。他,作为我校校友,数十年如一日,将毕生精力投入到我国电力机车的研究中去,生动诠释了对祖国科研事业的无限热爱。

求学路:风雨兼程

      杨期翔校友是1959年进入我校学习的,建校初期的兰州交通大学各方面还不是很完善,加之当时中国正处于“大跃进”带来的“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使得学习生活环境十分艰苦恶劣。然而,杨期翔校友的学习并没有因此受到太大影响,“当时学习时间很紧张,毕竟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嘛”,他每天早晨依然6点起床锻炼完身体,简单地吃点东西便开始自习,之后一整天便全是上课时间,一直持续到晚上10点半才结束。
      由于学校刚刚建立不久,部分设施还不健全,同学们平时除了学习,还担任了校广播站机器的维护工作,更要定期参加劳动,建设学校,例如栽树、修路等。可以说,学校今天的成就凝聚了杨期翔校友那些前辈们不少的心血与汗水。因此,杨期翔校友对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深厚的感情。虽然离开交大多年,他还为自己曾经是一名“交大人”而感到十分自豪,他多次回到学校参加校友会,也一直关注着交大的每一点变化和发展。
      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学习的道路是无止境的。杨期翔校友在校期间除了学习教学计划内的课程外,也曾跟着老师学习日语,这使他对日语有了基本的认识,为他日后更好的学习日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工作以后,他又自学了英语,计算机操作等。就在2004年,年事已高的他还考取了驾驶执照。从之前30年致力于机车的牵引工作,到现在对机车发动机的研究,他每时每刻都在不断地学习并进步着。工作单位浓厚的学习氛围,为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他在退休之后被单位返聘,担任株洲南车时代机车研究所的副总工程师。目前,他正在自学有关地铁方面的知识。杨期翔校友笑呵呵地说:“学习本身就是一件很幸福、很快乐的事情!”

科研路:团结奋进

    杨期翔校友毕业后,第一份工作便是跟着科研师傅“跑车”。所谓“跑车”,就是在火车上做机车维修和机体测试工作,这份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基础技能知识,更需要十足的耐心和万分小心,因为一个看似很小的检验疏漏很可能导致一起重大的事故。在此过程中,杨期翔校友学到的知识得以实践,同时也收获了不少在学校里接触不到的知识,为他以后的科研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这段时间虽然辛苦,却也是非常值得的”,杨老师欣慰地说。
      “科研工作其实并没有常人想的那么高深,科研就是用自己的知识去解决别人提出的问题”,这是杨期翔校友对科研独特的定义。1967年,杨期翔校友便开始独立做科研项目。据杨期翔校友介绍,上世纪90年代初,全国每年都有超过400起机车司机冒进信号的事故,为避免类似事故一再发生,铁道部任命杨期翔校友带队做一个关于防止司机闯红灯的车载信号系统的项目。接受到这个项目时,他特别困惑,因为这个问题与他的所研究的方向完全不相关,要想完成这个项目,必须靠自学相关知识去解决研究过程中的一个个难题。当时以杨期翔为首的7人小组,精诚合作,苦苦奋战,历时两年时间,终于完成了此项目,“只有不断充实自己,面临各种挑战,才能游刃有余”,杨期翔校友深有感触地说。
      杨期翔校友在科研工作上追求完美,生活上艰苦朴素,以“搞好工作,为人民造福”的信念,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肯定,从1985年的科技进步二等奖,到2000年的“全国劳动模范”的荣誉称号,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面对这些荣耀,杨期翔校友的回答却很平淡:“在我的工作团队中,我的同事不仅是我的合作伙伴,也是我的朋友,甚至是我的老师,没有什么工作是自己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搞科研也一样,团队的力量才是最强大的。所以这些其实都是团队的功劳。”

中国梦:我心朴素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提及“中国梦”,杨期翔校友的看法很朴实:“我的中国梦,就是希望中国人都能过上好日子。”也许是因为他长期致力于科学研究而不善表达内心情感的缘故,杨期翔校友在整个访谈过程中的语言都表现得很简单、很朴实。透过这些话语,我们不难看出他一贯稳扎踏实的工作作风和生活态度。对于中国的历史,他表示,过去了的就让其过去,人要往前看。
      杨期翔校友在工作中,秉承严谨负责的态度,在生活中,风趣幽默,他喜欢看电视剧,尤其是抗日题材的片子,更喜欢旅游,自己驾车游遍了祖国的大好山河。
      当提到对未来生活的打算时,杨期翔校友的回答依然很简单:“应该还是继续学习吧。”杨期翔校友也提醒我们当代大学生,在大学中一定要做好两件事,一是把基础学习搞好,为走上社会做好铺垫;二是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获益终生。
    活在当下,眼光向前,以坚定的信念,必胜的决心,为社会造福,为国家服务,是杨期翔校友反复强调的一句话,正是这份爱国心,一直支撑着杨期翔校友在科研的道路上,迎难而上,顽强拼搏,攻克一个又一个电力机车科研难关!这就是杨期翔,一个奋战在科研最前线的普通工作者,正是因为有这样默默奉献在科研领域成千上万的工作者,才使中国在电力机车方面国际领先水平不断推进。